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坚实的数学、电子技术、信息和智能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智能系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优化的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人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应用工作,成为能掌握智能信息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理论、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图象处理、计算机集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好的工程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电子信息、智能信息处理与技术、空间信息处理等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智能处理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语义理解与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具有较扎实的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外语与现代技术的综合能力;
6.了解信息系统及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科前沿、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A、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逻辑A、信号与系统分析B、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计算机控制技术A、运筹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程实习、电路分析基础A实验、模拟电子技术A实验、数字电子技术A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5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智能网络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分析B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DSP技术及应用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智能机器人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98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实践环节、课外教育学分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