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学院2013年文化与传媒学院简介
来源:贺州学院网 阅读:3070 次 日期:2014-03-28 16:03:5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广西贺州学院2013年文化与传媒学院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全国各地区信息咨询QQ及各地区考友QQ交流群

内容提要:文化与传媒学院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分师范教育、现代文秘2个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分广告编导和新闻编导2个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等四个本科专业和媒体策划与管理一个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是文化与传媒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招生咨询电话:0774-5271769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始建于1943年秋,是最早建立的教学系部之一。2006年开始独立开办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20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现有本科专业4个,分别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现代文秘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事业管理方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编导方向、新闻编导方向),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个一级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52人。

 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行政、教辅及实验人员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27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4人,硕士26人,青年教师已基本实现了硕士化。此外,聘请1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或专家为兼职教师或就业指导教师。

文化与传媒学院倡导求实、创新、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以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抓手,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2006年以来,我院教师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邓玉荣教授“语言接触视角下两广交界处勾漏粤语研究”08BYY012);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杨宗红博士“民间信仰与明清话本小说神异叙事研究”11YJAZH112、杨璧菀博士“标话电子音像地图集”11XJC740004、陈才佳副教授“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区域族群语言语音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1YJA740004);自治区社科项目5项(肖晶教授“桂军文学中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研究”08BZW003、古贤明副教授“广西东部族群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开发利用研究”08BTQ004、陈才佳副教授“多语地区族群口传歌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富川平地瑶为个案”2008EMZ009、杨璧菀博士“标话与周边勾漏粤语词汇比较研究”11CMZ010、蒲日材副教授“南岭走廊中段民间节庆与社会和谐研究——以贺州市为例”11FSH012);教育厅科研项目10余项;教育厅教改项目5项;地方横向科研项目4项。出版教材3部(林润之教授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付煜副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口语表达技巧与训练》);学术专著3部(邓玉荣教授《钟山方言研究》和《富川九都话研究》,肖晶教授《边缘的崛起——桂军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文学作品集3部(肖晶教授《枫尾子》、朱云双讲师《生命河》和《萤火集》)。发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论文4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60多篇。

文化与传媒学院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教学改革模式,注重教学教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力求使教学教改模式适应培养学生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目前有1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区级教学团队(贺州学院汉语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1项区级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精品课程)

文化与传媒学院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目前,文化与传媒学院设有1个专业性图书资料室,有文学学科、管理学科等专业中文图书4000余册。文化与传媒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文化创意实验室、广西东部多语多方言教学实验室和广播影视教学实验中心,其中广播影视教学实验中心下设模拟主持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演播大厅。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都安装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手段和工具,文化与传媒学院还为主讲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现代化教学和科研设备。

文化与传媒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与发展,已建成比较完备的教学和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既注重人文精神的训练,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量身打造学生的专业技能,如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的学生注重“三字一话”教师技能的培养,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的学生注重文秘写作、行政办公人员技能的培养,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注重公共事务管理、文化创意策划技能的培养,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注重外语外贸、文化交流、涉外交往等技能的培养,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编导方向)的学生注重剧本写作、广告摄影摄像、编辑策划技能的培养,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编导方向)的学生注重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摄像、编辑策划技能的培养等等。近年来,文化与传媒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团队精神,文化与传媒学院自2005年以来,与贺州市三县两区及周边地区建立了17个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我院注重支持本科生以科研团队形式申请项目,从事科学研究,鼓励他们认真考研攻读硕士。从2009年起,文化与传媒学院每年都有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10人考上硕士研究生。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是文化与传媒学院人文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学生会创办有《文化与传媒学院系报》,成立有“春萌文学社”、“书法协会”、“演讲学会”、“秘书协会”等校级和院级社团组织。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1年,文化与传媒学院团总支获得了“团体最佳活动组织奖”“贺州学院五四红旗团总支”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四红旗团总支”(这是我院基层团总首次得此殊荣)等称号,我院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立足育人以学生为本的使命感,扎实做好学生助学贷款及奖助学金工作。根据学校的安排,按照规定程序,我院成立了专门助学工作小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展开深入调查,摸清我院在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从班主任和同学处了解调查各班一些特殊困难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特困生的流动信息档案库,组织班级评议,认真做好贫困学生等级评定工作,做好国家奖学金、困难补助金、广西政府奖学金、和欣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和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优秀奖学金等的评定工作。近三年来,共资助经济困难学生1500余人次,资助金额达350多万元。

 “求实、创新、严谨”是文化与传媒学院办学的宗旨。1978年以来,从文化与传媒学院走出去的8000多名学子,已成为周边地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中坚作用。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艰苦奋斗,目前文化与传媒学院已经具备了较雄厚的办学实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形成了在地方上具有一定优势、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基地,并在自治区和学校组织的多次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