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来源: 阅读:2022 次 日期:2014-04-10 16:34:06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王士禛”,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全国各地区信息咨询QQ及各地区考友QQ交流群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初著名诗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初官扬州推官,入为部曹,转至翰林,任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工诗词,论诗创神韵说。未仕时赋《秋柳》诗,崭露头角;官扬州五年,得江山之助,诗名大起。诗作甚丰,著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居易录》、《池北偶谈》等。故居位于火神庙西夹道。

王士禛生平

王士禛是一代诗宗,主盟诗坛被尊为“泰山北斗”在诗坛上独创诗论“神韵说”,由于诗论和创作顺应了清初社会发展历史潮流,反映由此带来的诗风转变的共同趋势,又取得很高成就,产生广泛影响,因被人屡以“博学善诗文”之名兴荐,受到康熙召见,应康熙之命,择取自己诗作300首为《御览集》呈上,诗歌的秀雅与温厚进一步赢得最高统治者的欢心,从此受到格外恩宠,屡屡得到亲笔字画的赏赐和康熙专让为他写的“带径堂”、“信古斋”两堂额。能蒙皇帝如此垂青,是封建社会文人中不多见的,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从而宦途通达,其诗起了相当的辅助作用。其诗得到了皇帝的褒扬,进一步确立并稳固了诗坛领袖地位,引导了一代诗风。

王士禛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好官,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勤于著书,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集》、《池北偶谈》等数十种560多卷,其诗论“神韵说”造诣极深,影响深远,一时门生半天下,诗友数百人,他主持风雅达五十年之久,被尊为“一代诗宗”,“文坛领袖”。王士禛之所以这样显赫,于他的家庭背景是紧密相关的,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家庭里,这个家族自明后期至清中叶前后二百多年间出进士31名,举人46名,出仕为官者100多人,其中文学著述者50余人。王氏家族可谓科甲蝉联,簪缨不绝,人才辈出,成为“江北青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王渔洋先生萌发对诗文的兴趣,除去本人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外,家学渊博即是重要的因素。王士禛素有山水之癖,每当投身大自然便诗兴澎湃,一发而不可收,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委命为扬州推官,扬州为东南名胜之地,一些明末文士多聚于此。王士禛与诸名士诗酒文宴,来往甚密,并组织共同倡和,编有《红桥唱和集》不少诗人以诗记载当时盛况,时传为扬州文坛一段佳话,扬州5年是文学生涯中十分难记的岁月。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编定《渔洋山人精华录》大部分选自《典试四川》、《南海集》和《雍益集》。这些诗歌的产生均是“典试四川”、“祭告南海”沿途得“江山之助”之作,也是其诗刊歌创作的精华。

王士禛蜚声海内的另一个原因是注重以诗会友;以文论交。他主观上不恃官高位重,凡是同好,不论贫富总乐于之结交。最值一提的便是先生与蒲松龄的交往。

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是清代初年的著名作家,与渔洋同时,而籍贯邻县,然而两人社会地位及处理却很不一样,王士禛身贵族势居高位,而蒲松龄始终是个穷塾师。但王士禛很赏识蒲松龄的道德学问,蒲松龄也很敬重王士禛为官清正,及诗文造诣,彼此从文字结交为好友.蒲松龄著《聊斋志异》,王士禛为之评点扬誉。除了文坛上的成就,政绩也相当显赫。26岁任扬州推官,5年后提拔京城,历任翰林院侍读、都察院、国子监祭酒,直至16任刑部尚书,为官至45年,恪守“清、慎、勤”。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士禛的子王启彷官唐山县令,唐山当时土脊民贫,对儿子以书生骤升县令重任,王士禛放心不下,专门写下《手镜录》一册给他,予以教诲,全书由数十条作官和生活经验构成,其中心思想在于审慎处事,洁已爱民,虽然是让儿子,“置座右”实际上,也是王渔洋自身思想品格之写照。

更多信息请查看古今当代诗人

更多信息请查看 清代诗人
上一篇: 魏源
下一篇: 王玠
手机网站地址: 王士禛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 清代诗人
姚燮 01月29日
钱惟善 11月07日
丘崈 11月07日
秦观 11月07日
丘为 11月07日
丘丹 11月07日
秦简夫 11月07日
丘悦 11月07日
韩察 11月03日
郭遵 11月03日
归有光 11月03日
韩思彦 11月03日
郭应祥 11月03日
郭圆 11月03日
郭祥正 11月03日
海印 11月03日
寒山 11月03日
郭钰 11月03日
韩思复 11月03日
郭子仪 11月03日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