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学院2014年招生历史学专业介绍
来源:上海大学网 阅读:3924 次 日期:2014-05-09 16:58:42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上海大学文学院2014年招生历史学专业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历史系始创于1977年,原属于复旦大学分校,1994年,历史系随文学院一起并入新的上海大学。历史系自设立以来,一直围绕历史本科教育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并逐渐提升学科水平,建立研究型的系科。目前历史系有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考古学,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历史系立足于学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致力于提升整体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目前本系有教师33人,其中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4人,讲师11人,博导10人,上海市浦江人才2人、曙光学者2人,海外归国教师8人,从而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学源多元、充满朝气的师资队伍。

近五年来,历史系学术成果斐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3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2012年,历史系陶飞亚教授领衔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课题和谢维扬教授领衔的“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6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JournalofModernChineseHistory、Journal

ofSino-WesternCommunications、StudiesinWorldChristiani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9项。历史系已发展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一个新兴的史学研究重镇。

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有计划的学科建设,本系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了学科的布局与结构,形成了与上海、乃至全国兄弟院校同类学科错位发展的优势,在中国近现代宗教史、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中国古代文明史、西方社会文化史、全球学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本学科2005年就被上海市教委列为第五期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成为上海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

本系设有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全球学研究中心、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中心。这些中心成为了历史系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系注重与国外著名高校、学术机构的交流。五年来,我们共计派出教师14人/次前往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海外高校、科研机构访学,并与旧金山大学、美国宗教学会、国际全球学合作团队、纳粹大屠杀教育国际行动委员会、旅美华人历史学会、韩国高等宗教研究所等合作举办了14次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发展与国际交流的增多,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们曾延请伦敦国王学院狄得满(R.G.Tidemann)教授、美国哈特福特宗教学院DoreenMcFarlane教授及怀俄明大学的教师等来本系开课。最近几年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或作为交流生出国访学,或到国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有的则通过考试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由于这种良好的培养机制,我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迅速提高,有的博士生、硕士生已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权威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专业主修课程

文学院后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架构

该架构由三部分组成:以“3+1”的学科基础课为主体的由课内延伸的课外、以读书研讨课为主体的以读书会代专业选修课的准课程性质的课外和以启思书院为主体的与课内教学不直接相关的课外。

类型 内容 形式 定位
由课内延伸的课外 采取3+1模式的学科基础课 全部纳入教学计划 深度专业化的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培养;
准课程性质的课外 采取读书会形式的读书研讨课(代部分专业选修课)
与课内无关的课外 采取“启思书院”形式,集成讲座、论坛、社团、实践、项目等 部分纳入教学计划

历史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一、 部分学科基础课介绍

1、史学概论(3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01

任课教师:张元隆、李福长

课程内容:

史学概论是史学专业学生步入历史学科的一把钥匙。它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和方法的重复,而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南,探讨历史学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上的特点,揭示史学研究中思维过程的特殊规律,明确当代史学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和社会责任,推进史学的改革和发展,使史学研究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前进。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史学概论》吴泽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2、中国政治制度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09

任课教师:朱子彦、李福长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综合我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线索以及发展规律,对历代国家行政制度、组织形式、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及选官和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也有较系统的介绍,并适当探讨某些制度的利弊得失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政治制度史》储考山、何平立,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中国政治制度史》常庆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西方文化史(4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18

任课教师:夏正伟、郭长刚

课程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述西方文化史的发展历程,介绍西方历史上各时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文化名人名著等,以探讨西方文化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西方文化史》庄锡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欧洲文明史》(法)基佐,商务印书馆1998

4、西方思想史(4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19

任课教师:杨军

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授从古希腊罗马至当代的西方思想发展脉络,培养对西方文明观念背景的了解,同时亦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西方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 上午印书馆

《思想自由史》 (英)柏雷 岳麓出版社

《西方人文传统》 (英) 布洛赫 三联书店

5、西方政治制度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20

任课教师:夏正伟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综述英、美、德、日、法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基本线索及其发展规律。对各主要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组织形式、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及选官制度和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也有较系统的介绍,并对这些制度的利弊作出客观评析。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西方政治制度史》马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考古学通论(4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22

任课教师:张童心

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考古学的性质、特征和源流,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以及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同时,本课程还将涉及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分期积极在我国的重要遗址、出土的物质遗存等。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考古》、《中国考古学通论》、《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

7、博物馆学导论(4学分)

课程编号:02085023

任课教师:吕建昌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博物馆为对象,阐述博物馆的本质、博物馆的类型、博物馆的职能和技术、博物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作为博物馆机构的各工作环节,包括博物馆藏品的征集、整理、分类、保管,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以及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国家文物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

《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1985,12;

《博物馆概论》伊藤寿郎等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12。

8、中国史学史(4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07

任课教师:罗珍

课程内容: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纷呈多姿,与世界史学有密切的关系。本课程便是为了帮助史学专业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科史,认识从古到今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弄清前人所经历的研究道路和它们的成就、局限,明确当代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肩负起史学研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使命。

先修课程:史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史学发展史》尹达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9、中国历史地理学(3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37

任课教师:郭红

课程内容:

历史地理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历史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目的使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学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主要讲授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自然环境的变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人口的分布与迁徙、城市与交通路线的地理变迁及中国古地图学。

建议选课对象:历史系本科生、硕士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邹逸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王育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地图出版社1982

10、中国历史文选A(3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61

任课教师:宁镇疆、郭红

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汉语中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和古代文化常识,使学生具备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为以后的史学研究打下基础。重点介绍从先秦至今我国主要古籍及著名文章,中国史籍主要变化及古文语法、词、字等。

先选课程:中国古代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历史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1、中国古代史A(1-3)(12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72~174

任课教师:朱子彦、陶飞亚、李福长、陈勇、张元隆、顾卫民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嬗变的历史过程。历代王朝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探索和研讨中国古代社会分期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介绍一些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某些学术问题的争论。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中国古代史》王士立,北师大出版社1991

12、中国近代史A(6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75

任课教师:张元隆、严泉

课程内容:

本课程加深同学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近代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懂得历史发展辩证法,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自觉性。全面讲述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史实,探寻其内在联系和交互作用,揭示国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坎坷历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李辛主编 中华书局

13、二十世纪中国史A(5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76

任课教师:朱学勤、刘长林、严泉

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授二十世纪政治、军事、科技概况;二十世纪地缘政治对中国的影响;二十世纪西方思潮对中国的冲击及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与展望等,培养学生对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有机联系之切实理解,并对当下所处的现实社会发生横向与纵向的历史视野。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中国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二十世纪中国史》朱学勤主编,商务印书馆(待出版)

14、世界通史C(1-4)(18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77~180

任课教师:郭长刚、杨军、夏正伟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南,系统讲授自原始社会到世界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据社会形态的依次递进,分析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重大事件,总结世界历史的演变趋势和规律,为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世界史》吴于廑、齐思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部分专业选修课介绍

15、国学与国学经典(3学分)

课程编号:02085192

任课教师:宁镇疆等

课程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国学基本常识、国学知识系统的布局和分类、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国学大师及其经典著作、国学原典文献的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国学知识系统的布局和构成,熟悉并掌握国学研究与推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学大师推进国学研究的“范式”意义。并冀图通过对原典文献的选讲,使其接受经典国学文献的陶冶,加深对原典文献的认识,也希望以此养成习读国学文献的良好规范。凡此种种,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构建起服务于专业学习的更为全面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获得中华人文传统的濡化与塑造。

课程内容:

国学通论、小学、文献学、经学、史学、地理与方志、诸子、佛学、宋明理学

诗词歌赋骈文与散文、古器物学与出土文献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国学概论》 钱穆商务出版社

16、中国青铜器(4学分)

课程编号:02086040

任课教师:曹峻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形制、装饰、铭文及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保护、辩伪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较全面的了解,打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方面的基础。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中国钱币(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041

任课教师:张童心

课程内容:

中国是全球最早产生并使用货币的地区。中国古代货币一经产生便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为一支光辉灿烂受外来影响较少能长时期保持着独立体系的具有东方特色的货币文化,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基本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类别及其发展脉络,懂得古币鉴定和欣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达到增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搜集、收藏古钱币兴趣的目的。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钱币》唐石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8、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052

任课教师:陶飞亚、刘长林

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对近现代中国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探讨,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充实和丰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内容,认识人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中的关键性作用。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胡适研究第一辑 东方出版社 1997

陈独秀研究第一辑 东方出版社 1999

19、中国玉器(4学分)

课程编号:02086054

任课教师:吕建昌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玉器的种类,鉴别要点及历代玉器的形制特点和制作工艺,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古代玉器的鉴别知识。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古代玉器通论》尤仁德,紫禁城出版社1995;

《中国宝石和玉石》栾秉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20、中国经济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078

任课教师:陈勇

课程内容:

本课程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既从宏观层面对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总体性的概述,又从微观层面对各个地区(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重点)的经济发展作深入的讲授,寻找各个地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为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经济史简编》郑学檬主编,黑龙江出版社;

《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傅筑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冀朝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1、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4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41

任课教师:郭红

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授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特点与基本变化规律,分析中国行政区划边界、幅员、层级的演变,使了解中国历史上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状况。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中国移民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42

任课教师:郭红

课程内容:

主要为文科学生开设,着重于中国古代移民基本史和重大事件,分析移民对地域的综合影响。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中国文化导论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简明中国移民史》葛剑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3、美国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55

任课教师:杨军、张勇安

课程内容:

讲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成长,美国的发展历程,揭示这个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独特性。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美国史纲》 重庆出版社

24、西方史学史A(3 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60

任课教师:杨军、郭长刚

课程内容:

述评西方国家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迄今2000多年的史学传承,包括重要史学家、史籍和史学流派。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西方史学史》张广智,复旦大学出版社

25、民国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89

任课教师:徐有威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按照专题研究的模式进行深入的讲授,引入有关影视作为教学的手段,以全面介绍中华民国史的全貌。同时安排学生进行课题讨论,参观有关的历史旧址,以期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先修课程: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多卷本),中华书局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多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曾景忠编:《中华民国史研究述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6、日本近代史(4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98

任课教师:张智慧

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述日本通史,尤其注重日本近现代史,其内容包括不同时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文化教育、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物质文明的成就等。尤其注重日本国民特性的形成及其发展以及它对于日本内政外交的影响。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日本近代史》遠山茂樹著、岩波全書、1975年4月。

《日本近代史要説》高橋幸八郎等編、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6月。

《明治維新と天皇制》田中彰著吉川弘文館、1992年4月。

《遠山茂樹著作集》全九巻、岩波書店、1992年。

27、近现代国际关系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199

任课教师:哈日巴拉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技术自古至今的国际关系,尤其注重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揭示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准则,从而为我们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提供帮助。

先选课程:世界通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国际关系史》 王绳祖主编 高教出版社

28、基督教与中西文化(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04

任课教师:刘义

课程内容:

自唐代景教始,基督教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基督教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因素,也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冲击。在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天文、历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后因为“礼仪之争”的问题而被禁止。在近代,传教士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另一方面则与帝国主义有着割不断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希望从一个历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考察和分析。课程内容包括唐代景教、蒙元天主教、明清礼仪之争、马礼逊与新教传教士、基督教与中国民族主义、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等。

先修课程:无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段琦:《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9、十至十三世纪亚洲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08

任课教师:舒健

课程内容:

10-13世纪是亚洲历史上充满社会变动和变革的时期。在这400年间,唐帝国轰塌之后,中国境内先后出现了五代十国、辽、金、两宋、西夏以及蒙古等政权,各地区、民族之间既有激烈的碰撞,也有各种形势的交往与融合;同时由于游牧民族的扩张,把整个欧亚大陆逐渐连接了起来,多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在政治面貌、宗教、经济诸多方面改变了世界,堪称“今日世界全球化的第一波”,本课程正是基于此,以立足中国历史之上,从世界史的角度来审视该时期的亚洲史。首先从中国历史(辽金宋元)变动中,探讨中国历史对世界史、亚洲史发展的影响,尤其是西辽的兴起,对中西亚的历史变局;其次重点在于蒙古人的兴起,蒙古人的东征西伐使得整个亚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种族、文化在碰撞中融合,亚洲大陆连成为一体;最后通过13世纪的历史变化,来说明整体亚洲发展局面消亡的原因。本课程通过10-13世纪亚洲诸政权互动的历史条件、复杂情况以及历史互动的统一进程及民族气节等问题,努力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动。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首选教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剑桥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二选教材:屈文军:《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俄)巴托尔德著,张锡彤 张广达译:《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美)罗沙比著,赵清治译:《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重庆出版社,2008年。

Karl A.Wittfogel & Feng Chia-sheng. 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 (907-1125), Philadelphia: 1949.

Hok-lam chan, Legitimation in Imperial China: Discussion under the Jurchen-Chin Dynasty(1115-1234), Seattle,1984.

Thomas J.Barfield, The Perilous Frontier, Blackwell, 1992.

30、中国古代外来宗教文化(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09

任课教师:舒健

课程内容:

宗教现象是诸文明现象的集中体现,在古代社会尤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外来宗教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中国,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中国文化;在对待外来宗教的态度上,中国文化吸收改造,丰富着中国文化的内核。佛教、中古三夷教(Three Persian Religions)、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以及基督教传人中国后,在面对各种异质宗教文化时,中国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这些外来宗教文化在华的传播状况,来分析他们传播的主体、外来宗教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外来诸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湹清他们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更好的理解和解释今日中国社会的一些宗教文化现象。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首选教材: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

二选教材: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参考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

李淞:《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

张维华著:《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齐鲁书社,1987年

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年

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三联书店,2000年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1-9编,商务印书馆,1995年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年

李新华等著:《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黄一农:《双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三卷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何芳川:《古今东西之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1、明清基督教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16

任课教师:肖清和

课程内容:

本课程较系统的讲述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及其与中国社会之间所发生的互动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并介绍明清基督教史研究的最新动态、基本史料、研究方法。课程将重点讲述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基督教在明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课程将带领学生阅读明清基督教史的若干史料文本以及学术名著。课程还采用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资料以辅助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孙尚扬、钟鸣旦:《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陈受颐:《中欧文化交流史事论丛》,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陈垣等著:《民元以来天主教史论集》,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85。董少新:《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北京:中华书局,1988。顾卫民:《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何俊:《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孙尚扬:《基督教与明末儒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北京:中华书局,2009。

32、公共史学(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18

任课教师:刘义

课程内容:

公共史学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研究机构;公共史学的主题(1):信息咨询;公共史学的主题(2):公共政策;公共史学的主题(3):公共文化;公共史学的方法(1):信息搜集与整理;公共史学的方法(2):口述史;公共史学与历史思维;公共史学与历史写作;公共史学与现代职场:政府篇;公共史学与现代职场:企业篇。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Barbara J. Howe, Emory L. Kemp. Public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Malabar, Fla.: R.E. Krieger Pub. Co., 1988.

Phyllis K. Leffler and Joseph Brent. Public and Academic History: A Philosophy and Paradigm. Malabar, Fla.: R.E. Krieger, 1990.

David F. Trask and Robert W. Pomeroy III. The Craft of Public History: An Annotated Select Bibliography. Westport, Conn : Greenwood Press, 1983.

James B. Gardner and Peter S. LaPaglia. Public History: Essays from the Field. Malabar, Fla.: Krieger Pub. Co., 2004.

Rebecca Conard. Benjamin Shambaugh and 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Public History. Iowa City: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2002.

David B. Mock. History and Public policy. Malabar, Fla.: Krieger Pub. Co., 1991.

Michael Frisch. A Shared Authority: Essays on the Craft and Meaning of Oral and Public Histor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Dolores Hayden. The Power of Place: Urban Landscapes as Public Histor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5.

33、西方基督教史(3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20

任课教师:肖清和

课程内容:

本课程采用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较系统的讲述西方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及其在现代发展的历史。课程将重点讲述基督教与社会、思想、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西方基督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课程客观分析基督教在历史中的各种角色,并附带介绍西方基督教思想、艺术、文学、音乐等等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课程还采用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资料以辅助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王美秀等:《基督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雪莱:《基督教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麦格拉斯:《基督教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帕利坎:《基督教传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8年。科林•布朗:《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4、上海历史与文物A

课程编号:02086222

任课教师:张童心

课程内容:

按照中国历史的时间脉络,选取上海地区具有时代代表性和进步意义的文物,结合上海史,对上海各时代、各区域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介绍。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上海古代历史文物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上海考古精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35、全球化与全球学( 3 学分)

课程编号:02086223

任课教师:刘 义

课程内容:

(1)全球化:现象与理论;(2)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全球化:罗伯特森、吉登斯、卡斯特等;(3)全球市场与跨国公司;(4)全球化与国际政治;(5)全球化与文化:认同与媒介;(6)全球化与消费社会;(7)全球化与风险;(8)全球化与中国;(9)全球学:主题与方法;(10)全球时代的大学与生活。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乌尔里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常和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弗里德曼:《直面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 赵绍棣、黄其祥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

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杨雪冬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星野昭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与结构》,刘小林、梁云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6、《上海城市生活史》

课程编号:02086224

任课教师:杨雄威

课程内容:

简要介绍晚清和民国上海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活。本课程是按照专题的方式,选取不同的侧面和群体,展示近代上海城市生活。具体内容包括:上海城市生活的现代性、下层和底层上海人的生活、近代上海的爱情与婚姻、近代上海的社团、城市病:近代上海的社会问题、上海的工人和商人、战乱与上海城市生活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熊月之:《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37、《当代台湾史》

课程编号:02086228

任课教师:严泉

课程内容:

1、通过介绍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与两岸关系的知识,增进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台湾,增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2、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为宗旨,客观分析台湾地区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社会、人文风物等方面的情况,突出课程的政策性与时效性。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何海兵主编《台湾六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8、《专业英语》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徐善伟

课程内容:

通过专业英语词汇、英语原始文献、英语经典著作的识记、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英语原始文献和经典的能力,并从中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把握其现实意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自编讲义:《专业英语》。沙露茵:《历史学英语专业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39、《国际法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哈日巴拉

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法来历、基本内容和典型实例,理解国际法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适用国际法的基本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将受到欢迎,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国际法学的舞台-历史、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川淳司/寺谷广司编 东信堂(东京),《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其真相与神话》明石钦司著,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

40、《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 陶飞亚

课程内容:

在比较视野中,分别就中国和西方的文明起源、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现代、法律制度、艺术与文学等问题进行考察。在学生以前分别所有的中国和西方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关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批判地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了解西方文化之所以然的深层原因,为在全球化时代,更好的因应不同文化的共处,掌握与西方人交往的必要的知识,奠定一个学理的基础。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参考书:黑格尔《历史哲学》、汤因比《历史研究》、本尼迪克《文化模式》、冯友兰《冯友兰学术精华录》、季羡林《汉语与外语》、卓新平《宗教理解》、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冯晓《中西艺术的文化精华》

41、《吴越考古》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曹峻

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下游地区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源流、吴越文化的面貌和特质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通过考古学手段探索区域早期历史及中华早期文明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历史物质文化现象进行初步的思考和研究。要求:学生需按时参加所有课堂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要求学生对所授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并延展阅读的能力。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春秋左氏传》、《孟子》、《国语》、《战国策》、《楚辞》、《史记》、《汉书》、《越绝书》、《吴越春秋》;《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吴春明:《中国东南土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毛颖、张敏:《长江下游的吴越与徐舒》;江苏、上海、浙江地区自史前至春秋战国时期各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

42、《1500年以来中外发展导论》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陈德军

课程内容:

站在人类史的高度,看待中外发展的起起落落,打破各种文化的自我中心主义,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回顾中外之间此消彼长的国家发展,揭示“中国模式”里所蕴含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渗透,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观念的演变以及多元化态势。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兰德斯《国富国穷》

43、《中共党史专题讲座》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陈德军

课程内容:

通过对中共党史上若干重大问题的深入论析,领悟历史的本质,探寻人类活动的多重意义,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获得人生的从容与睿智。整个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讨中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及其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涉及到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阶段,通过党内与党外、古代与现代以及中国与外国等多方面的历史比较,分析其所以令人或感叹或惋惜的情理缘由,并由此进一步发掘整理历史的智慧与经验。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共产党历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44、《中西文化交流史》

课程编号:0208X217

任课教师:肖清和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为序,采取广义文化的视角,较系统的讲述远古、中古、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融合、碰撞的历史过程。课程将选取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同面向,如科技、艺术、文学、宗教等,向学生展现中西文化交流丰富内容及其表现。课程综合采用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考古遗迹,系统展示中西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之间的互动历史,尤其注重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及中国的反应,及其主要原因。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沈福伟主编:《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黄时鉴主编:《插图解说中西关系史年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方豪:《中西交通史》,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陈尚胜:《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谢和耐(等著):《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李喜所(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济南:泰山出版社,1997年。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三、部分读书研讨课介绍

45、《史记》、《汉书》读书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宁镇疆等

课程内容:

本课程希望通过学生对《史记》、《汉书》的研读和讨论,培养他们对《史记》、《汉书》著作体例的认识,了解两书的史料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史学修养。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史记》、《汉书》

46、《周易》等儒家经典读书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宁镇疆等

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对《周易》等儒家经典的研读,使学生对儒家经典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国学素养,为中国古代史的修习打下宽广的知识背景。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周易》、《诗经》、《仪礼》、《礼记》、《论语》、《孟子》

47、隋唐典籍读书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李福长

课程内容:

通过老师对《隋书》、《大唐创业起居注》、《元和郡县图志》、《新、旧唐书》、《通典》、《唐会要》、《唐六典》、《唐律疏议》、《敦煌石室遗书》等隋唐典籍的导读,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中华文化自豪感。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隋书•经籍志》、《隋书•李密传》、《旧唐书•职官志》、《旧唐书•地理志》、《旧唐书•文苑传》、《旧唐书•儒学传》、《新唐书•职官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典•食货典》、《唐六典•职官典》等。

48、对外交流文献阅读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杨卫华

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对近代中外关系史经典文献的阅读及课堂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对近代中外交往的历程有较清晰的了解。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自编教材

49、明史典籍阅读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郭红

课程内容:

课程将引导历史系本科学生阅读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明代文献,使学生不仅能熟悉文献,并能以此加深对于明清两朝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基础。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明实录》、《明大诰》、《松江府志》、《明会典》、《广志绎》、《五杂组》、《明经世文编》

50、《圣经》读书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刘义

课程内容:

通过对《圣经》的阅读,了解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及其在西方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精神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圣经》中文和合本、新译本;英文New King James Version.

卓新平:《圣经鉴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Michael Coogan著:《旧约学入门》,张贤勇、陆巍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Norman Soloman著:《犹太人与犹太教》,王广州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David F. Ford著:《基督教神学》,吴周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伏斯特著:《今日如何读新约》,冷欣、杨远征译,六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51、美国民主文献阅读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张勇安

课程内容:

本课程希望通过引导学生研读与美国宪政史相关的元典,培养学生对美国政治文化史研究与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解美国宪政机制的运作过程。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美国邦联条例、美国宪法、联邦党人文集以及后世知名的著作。

52、新文化运动文献阅读会

课程编号:新增

任课教师:刘长林

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研读《新青年》、《东方杂志》的主要文献,了解新文化运动怎样倡导新人生观、白话文、新文学,新道德,发动东西文化论战、批判孔教、倡导女子解放、讨论宗教问题,传播马克思主义,讨论社会问题,使学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全面深入的了解。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新青年》、《东方杂志》、《独秀文存》、《胡适文存》、《杜亚泉文存》、《李大钊文集》、《鲁迅选集》、《蔡元培全集》等。陈独秀等著,王中江、苑淑娅编:《新青年:科学与民主的呼唤》,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刘长林:《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更多信息请查看 2024年上海市高考招生录取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