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是我校设置较早的院系之一,其创建可追溯到1928年建校之初的文法学院。1958年安徽大学重建于合肥,次年即设置历史学系并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生。1964年,安徽省内院系调整,历史学系并入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1979年,在政治学系基础上恢复设置历史系。此后历史系发展进入稳定、快步发展的轨道,并开设过历史学、档案学、考古学等本科专业。目前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史、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含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考古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文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其中“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为省级重点学科,“考古学”系国家特色专业。
历史系现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等专业教研室,以及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安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胡适研究中心、陈独秀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另有区域社会经济史、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两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在编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包括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学术与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及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获得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8人,5人在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他兼职教师18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历史系按照“全面培养,因材施教”的发展思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路,采取“立足专业,多元发展,厚基础、高素质”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历史教学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历史系重视专业性和研究性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不同层次、适应需要的各类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237人,研究生233人(其中博士生22人)。除开设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外,还承担学校人文科技素质课程,相关人员还在徽学研究中心及学校部门任职或担任科研工作。
近二十年来,跟随着211工程建设的步伐,历史系科研成就日益突出。在全国200余所高校历史院系中,我校历史系排名逐渐上升。公开出版历史学、考古学及相关专业学术专著60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8项,其中2012年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还承担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多项子课题和部委委托项目、其他各类项目60余项。《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近代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徽州宗族研究》等获得安徽省社科一等奖和荣誉奖,并在徽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近代皖人、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历史系还编辑出版《安大史学》、《胡适研究》、《陈独秀研究》、《徽学》等专业学术刊物。
在合作交流方面,历史系每年都邀请十余位史学名家前来讲学,先后与北师大和中国社科院等2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学术联系,并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日本高知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等加强合作,建立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机制。另外,历史系还成功举办“胡适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讨会”、“新世纪历史文献前沿论坛”、“徽学与明清安徽典籍研究”等大型学术会议,密切了对外学术联系,也扩大了自身的学术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安徽大学历史系在不断地成长壮大。伴随着学校“211”工程的推进,历史系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未来,我们充满着信心,也充满着希望与期待!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