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哈萨克族人口逾130万,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世界上有1200多万哈萨克族人,分布于43个国家。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作为国内唯一的哈萨克语系科,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是中央民族大学最年轻的系科,同时又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1953年,由耿世民教授主持创办该专业,当年参加创办哈萨克语专业的还有巴合夏尔、阿曼·伊玛索夫两位先生。专业开办之初隶属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第三教研室(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教研室),建制为教研组,耿世民教授任组长;1971年成立哈萨克语教研室,历任教研室主任为耿世民教授、李增祥教授和阿力肯·阿吾哈力教授。1986年原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专业改建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系”,其后曾使用过的系名有“突厥语言文学系”、“维哈柯语言文化系”、“突厥语言文化系”、“维哈柯语言文学系”。2004年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独立建系,从1953年创办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算起,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有45位教职员工在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系)工作过。
1953年,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招收了第一个本科班,1959年招收第二个本科班。“文革”期间,1968年在乌鲁木齐县开办了一年制的翻译培训班,此后1971、1972、1975年在中央民族学院招收3届哈萨克族学生班;1976年耿世民教授开办我国第一个古代突厥语班。60年来,共招收44个本科和大专班。1979年起招收硕士生,1993年起招收博士生,2006年起培养博士后,其中硕士研究生41名、博士研究生24名,博士后1名。目前在读本科生189人、硕士生20人、博士生9人。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属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单位。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的老一辈学者,是中国哈萨克语言文学学科的缔造者、开拓者,他们是创造辉煌的一代。耿世民教授是我国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和古代突厥语文学专业的创始人、世界顶级古代突厥语文学家,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世界知名学者奖和国际阿尔泰学常设会议金奖,是土耳其共和国语言研究院名誉院士。胡振华教授是国际知名柯尔克孜学家、东干学家、中亚问题专家,曾获得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颁发的“玛纳斯”勋章,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名誉院士。李增祥教授是著名哈萨克语和突厥语言专家。马坎·依列肯诺夫副教授是著名哈萨克语言学家、汉哈翻译专家。毕桪教授是著名哈萨克民间文学、文艺学理论专家。朱玛泰副教授是著名现代哈萨克语专家。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中年学者承前启后,是哈萨克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张定京教授是哈萨克语法学、突厥语言学、语法理论专家。阿力肯教授是古代突厥语、哈萨克语、突厥语言学专家。穆合塔尔教授是哈萨克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专家。包拉什副教授是汉哈翻译学、术语学专家。托汗副研究员是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专家。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年轻一代教师以学历高、知识新为特点,青年教师杜山那里、努尔巴汗、娜斯拉讲师。他们在努力向更高的高峰攀登,代表着学科的未来和希望。
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自2000年起聘请9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任客座教授,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3年起,本专业聘请国内外24位著名学者讲学40人次,包括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哈萨克斯坦阿勒法拉比大学、中国社科院、新疆大学、新疆社科院等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的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始终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最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本科招收“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班”,主要招收哈萨克族“民考民”文科生,2008年起兼招“民考汉”学生。2012年起开办哈萨克语零起点专业班。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每年可遴选3名优秀本科生赴阿布莱汗大学留学1年。本专业本科生享受国家“免收学费”的特殊政策,同时享受多种奖、助学金。近6年来,哈萨克语言文学系200多名本科生累计有700多人次获得校专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疆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宋庆龄助学金等14类奖、助学金。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课程结构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课课群,专业主干课包括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现代哈萨克语、古代突厥语文学、突厥语言学概论、哈萨克语言史、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概论、哈萨克民间文学、中国文学史、哈萨克文学史、哈萨克语文写作。实践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出版社、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伊犁电视台、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等20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近10多年来,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师编写特色教材19部,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成果3部,4部分别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科研在学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近10年来,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40项。独立建系10年来,举办国内外专家学术讲座210多场,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6次、国际学术研讨会1次,出版会议论文集5部,有力推动了全国哈萨克语言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此外,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学者10年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近百人次。截止2013年,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师出版著作、译著、教材114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90%以上是近20年来的成果。近20年来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师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科研奖项22项,其中有国际奖7项、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12项。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与德国、瑞典、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有关大学建立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又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语言学研究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哲学与语言学系、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签订有合作协议。自2006年以来,已先后有哈萨克斯坦阿勒·法拉比国立大学、欧亚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德国吉森大学、梅因茨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著名专家40人次前来哈萨克语言文学系讲学。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硕士生、博士生有机会获得国家公派赴外国一流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以及作为交换生赴哈萨克斯坦留学的机会。2007以来,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已派出25名学生赴哈萨克斯坦、德国、瑞典、土耳其、美国的著名大学留学,已有7人全程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学生的家”是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学生工作的核心。哈萨克语言文学系营造和睦的民族关系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民族文艺演出蜚声北京市,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连续3年获得全校第一、二、三名,在全校汉语写作和演讲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哈萨克语言文学系虽小,但堪称“文化大系”、“体育强系”。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党总支是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工作的政治核心,全面负责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系团总支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凝聚青年学生的向心力,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会除组织各项学生活动外,还编辑出版哈萨克文杂志《摇篮》,创造特色校园文化。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的60年,与共和国的哈萨克语文事业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的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家民委系统和新疆各地,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新闻出版、翻译、行政、文秘、文学创作等领域的骨干,为建设家乡、建设国家奉献出智慧与力量。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作为国内唯一哈萨克语系科,肩负着为国家哈萨克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输送专业人才、继承和发扬哈萨克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本领域学术地位的历史使命,如今她正在不断地努力发展壮大。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