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充满自信是办事的前提。不卑不亢是自信的表现。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不仅办不成大事、难事,恐怕连小事也很难办好。
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一副讨好、巴结的样子,这是有损人格的;不亢,就是不自傲,不以老大自居。盛气凌人,自视比别人高出一筹,必然会引起别人反感。不论找什么人办事,不论对方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学识深浅,都要奉行不卑不亢,热情谦让的准则。只有不卑不亢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沈充也正好送客过江,来到驿亭。亭吏不知道褚衰的身份,为了接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来。出门在外就得受委屈,褚衰心里有数,犯不着与亭吏过不去,于是褚衰悄悄卷起行李到江边的牛屋住下。
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望见牛屋下竟住着人,感到非常惊奇,忙问亭吏是谁。亭吏不敢隐瞒,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老爷驾到,所以把他暂时安置在那儿住。"
沈充当时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开个玩笑,他就叫道:"嗯,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呢!"当官的对平民百姓无礼是常事,但如果是宦官侮辱外戚,文官蔑视武将,那就不一样了,一般是会生出风波来的,有时互不相让,甚至一直闹到皇帝那里。
褚衰是有名的大将,受到别人的轻视嘲弄,心里有点不大高兴。他心里想: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瞧瞧这个县令无礼的样子,也难怪会有亭吏这样的恶吏了。生气归生气,他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一下子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对方能责备那个该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顿,自己才好趁机下那难堪的台阶。但褚衰站在一旁不开口,根本不提起被驱赶的事情。沈充要鞭挞亭吏也被他制止了。于是沈充只好吩咐杀鸡牢羊,备妥丰富的酒宴款待褚衰,请褚衰赏脸。褚衰也丝毫没有架子,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和知县把酒言欢。大家对于褚衰不卑不亢的风度都赞不绝口。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办不成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自信,心理素质不过硬。有的人一见到强大的对手就怯场、自卑,而遇到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又容易骄傲自负。要成办事高手,就要跳出这些心理陷阱,正确地看待自己,做到不卑不亢。在办事的过程中,态度不卑不亢,使人们对你产生与众不同的感觉,从而刮目相看。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办起事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僖公十五年,秦国和晋国在韩地交战,结果秦军大获全胜,并俘获晋惠公。秦国考虑到将来两国的关系,答应议和,于是晋派阴饴甥前来谈判。
秦伯说:"晋国意见一致吗?"阴饴甥答道:"哪里会一致呢?小人们以失去自己的君主为耻,为自己的亲属伤亡而痛苦,这些人不怕征税修治甲兵的困难而拥立太子圉为国君,声称宁肯屈事戎、狄之国,也一定要报秦国之仇。而君子们爱戴他们的君主而又明白他的罪过,他们不怕征税修治甲兵的困难而等待秦国的命令,说宁死也不生二心,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因此不和睦。"
秦伯道:"晋国认为他们的君王的前途会怎么样?"阴饴甥答道:"小人们悲观失望,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们相信秦国会宽恕,认为他一定会回国。小人们说:我们加害过秦国,秦国岂能放国君回来?君子们说: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罪过了,秦国一定会放还国君。有二心的就逮捕他,认罪了就放过他,没有什么比这更宽厚的恩德了,没有比这更威严的刑罚了。服罪的人怀念秦国的恩德,有二心的人畏惧刑罚。通过这一次战争,秦国可以做诸侯的盟主了。假如秦国扣留我们的国君而不让他君位安定,废弃他而不立他为国君,就会把感恩报德的人变成怨恨的人,秦国不会这样的。"
更多信息请查看节日.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