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于2008年9月正式成立,前身是创建于1999年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建院院长为张秀兰教授,现任院长为徐月宾教授。
学院的长远目标是“打造贴近世界水平的公共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学院”,学院的发展紧贴国家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科研、教学与实践并重,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公共政策专业人才,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专业的建议和依据。学院的院训是“博学力行”,彰显学院用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熔铸自己学术专长的特点,传递坚持学以致用、为社会和民生服务的目标和追求。
学院的组织结构由理事会、教学科研团队和行政团队组成,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任名誉院长,卫生部原部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张文康任学院顾问。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执行主席MaryMcDonnel任理事会主席。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1名。全职教师共37人,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18人、讲师12人,其中包括5名外籍教师、1位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和2位新世纪优秀人才。46%的教师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73%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学习的经历。学院还聘请了多名海外名师和校外专家学者作兼职教授。此外,我院有在站博士后4人,研究助理16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
学院师资团队来自于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统计学、医学和公共卫生等,教师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力争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同时,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在相同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结合成研究团队,广泛涉足社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研究,包括社会救助、儿童保护与发展、医疗卫生、老龄健康、烟草控制、发展研究、反贫困、教育政策、移民研究、卫生事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应急管理与灾害救助等。
学生是学院重要的资源。目前,学院从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共培养学术型毕业生261人,其中博士生44人,硕士生119人,CFP34人,MPA51人,留学生13人;学院现有学生332人,其中硕士生60人,CFP34人,博士生59人,MPA118人,MSW23人,留学生38人。
自2004年独立招生以来,学院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营造宽口径、厚基础、多导向的人才培养环境,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既重视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培养,又兼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学院招收培养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和国际项目学生。
学术型人才培养,作为我院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经过全院老师10多年的努力与沉淀,在2011-2012年武书连大学排名评估结果中,我们的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和二级学科社会保障在全国高校的排名中蝉联第一,2013年排名第二,此外公共管理还荣获北京市重点学科。我院目前设有四个专业: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以及非营利组织管理,共有4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可接收博士后。
为满足社会需求,从2010年起,学院开设了MPA专业学位,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学院的MPA共有3个招生方向: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危机决策与媒体战略、社会管理。2012年,学院设立了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第一届23名学生已于2013年9月入校学习。
2011年,学院在北师大设立首个面向国际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硕士学位项目“当代中国发展研究”(ContemporaryDevelopmentofChina),目前已招收了三届留学生,现有来自21个国家的32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在科研上,截至2013年12月,我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16篇,其中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的有43篇,包括2篇发表在一流医学杂志Lancet上的文章,另有学术专著54部。所发表的作品荣获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有3个研究报告获得国家领导的重要批示或被采纳。学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410个,其中国家级22个,到位经费8208万元。学院坚持“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影响”的理念,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如“灾区重建快速恢复政策与社会管理研究”、“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新框架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实证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对国家社会政策的出台和改善起到了实际作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