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网 阅读:1078 次 日期:2014-08-19 11:03:31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新闻传播学院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1996年,2014年更名设立新闻传播学院。1996年招收第一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起招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学院每年招生规模约190人,其中本科生160余人(含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约30人(含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现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700余人,历届毕业生近2000人。

学院结合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在“视野广阔、专业精深”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注重学生四个方面的素质培养:一是树立学生作为未来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二是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业务能力,以及使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和传播的能力;三是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四是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学习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工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目前拥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一项(《新闻采访》),校级精品课程三项(《新闻写作》、《新闻专业英语》和《电视摄像》),北京市级精品教材两部(《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新闻与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

2013年1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现学科共建,成立学科共建委员会,人大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教授任学科共建委员会主任。学科共建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探索和推进新闻传播教育的管理创新,促进双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层次均衡、分布合理、素质较高、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大多具有媒体从业经历、海外访学经历和境内外知名大学教育背景。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行政人员6人,特聘客座教授2人,校内外兼职教师7人。

学院学生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综合视野广阔、专业技能娴熟,历年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就业去向既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传媒单位,也有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考取境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毕业生均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流向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