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安徽农学院农业机械系,1959年开始招生,1989年农业机械系更名为农业工程系, 2001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000多名高级工程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及省内外机械制造企业、农业机械科研与管理部门、建筑工程设计部门、大专院校和政府机关,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及地方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有100多名毕业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合作研究,部分学成回国已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家、单位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学科领域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
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建筑能源与水利工程系、工学基础教学部、工学院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园等8个基层教学单位。现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7个一本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工学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被批准为省级基础实验示范中心。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19人,研究生89人。近三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位居学校前列。
工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其中博士后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2人,7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学院聘请了十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席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室为校级重点扶持实验室。
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32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篇;编著出版教材及专著37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7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1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7项。
“十二五”期间,学院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研究”两个科研平台。主要研究方向有大宗作物生产机械装备、名特优农产品加工装备、养殖与设施农业工程装备、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农业电气化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沼气工程)、其他新能源工程、车辆结构与环境保护和机械设计制造系统等。学院现有“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农业机械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车辆电子与电器研究所”、“农村能源工程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插秧机研究所”、“茶叶机械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增强了学院为地方和企业服务的能力,横向课题的到账经费稳步增长。
根据安徽农业大学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和规划,工学院坚持和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农业工程学科为依托,大力发展城乡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工程学科专业,同时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学院办学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博士、硕士、本科和成人继续教育层次齐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为“三农”服务的、具有工程学科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更多信息请查看全国各类计算机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