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635-8239198
地址
简介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化学系,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六个专业之一。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化学化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聊城大学办学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学院目前设置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三个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专业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招生热门专业, 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析化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被省政府授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1年,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实验室被评为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12年,清洁化学能源技术实验室被评为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08年被评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1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专任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高级职称2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校级教学名师6人。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装备条件良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5千余万元,拥有1.3万多平方米的化学实验楼。专业图书资料藏书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50余种,这些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聊大精神,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良好的院风,“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已经成为学院的光荣传统,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学院已培养了1万多名化学、化工、应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有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学教授,也有厅级、县级领导干部,也有企业家或企业中层领导,更多的成为重点中学的校长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005-2013年毕业的260多位硕士研究生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且多数被中国科学院、985和211高校录取。研究生已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450多篇。学院在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集体”。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60余篇,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多种奖励。近十年来,本科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最高时达55%,且大多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或985、211学校录取。
学院在多个科研方向和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优势,如生物电分析化学和生物传感、有效药物成分的分离纯化和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研究;化学储能与敏化太阳能电池;新型有机锡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多官能团杂环有机锗、锑、铋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抗癌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等,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以来,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级课题56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5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基金1项,国家973计划基金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7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7项。近五年来学院共发表科研论文18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200余篇,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
2005年“化学专业一级教学平台上分层次教学改革”分别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与教学研究” 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化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化学化工学院经过几代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教学科研条件显著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形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化工学院将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严格学生管理,立足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创化学化工学院的美好未来。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