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三章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病因和发病机制
来源: 阅读:762 次 日期:2014-08-23 15:10:0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年第三章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病因和发病机制”,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一)病因

1.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量和质的变化耐受性差。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4)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等成分,且食物和食具易被污染。

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2)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因发热、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外感染的病原同时感染肠道而引起腹泻。

3.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主要是喂养不当。

(2)过敏因素:如对牛奶及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而引起腹泻。

(3)气候因素: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等可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多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日用品、手、玩具等进入消化道,或通过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的防御能力、病原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及毒力。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另外,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腹泻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量过多或食物的质发生改变,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使未消化的食物发生腐败和发酵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亢进,引起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

更多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

更多信息请查看知识难点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知识难点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