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系简介
来源: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网 阅读:981 次 日期:2014-08-28 09:56:1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系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社会工作系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系之一。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后的第一届年会就在我院召开。建系以来,一大批国内著名的社会工作学者曾在我系任教,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目前社会工作系现有教师27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11人,外聘教师3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4人。有博士(后)2人,社会工作师8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人。近年来,社会工作系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形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社会工作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更加体现了工学结合、校社(街、站)合作的高职教育特征,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科研体系。

专业方向设置:社会工作系目前开设有两个专业方向:社区社会工作和救助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是为了培养社区建设领域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方向,这是随着我国最近20年的城乡社区发展与改革产生的强烈需求应运而生的。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进“社区福利”。 社区不仅可以利用自己贴近民众的优势,发展自身的福利服务,改善人们生活,增进人际关怀,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的承接“平台”。培养熟悉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实务技巧的学生将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救助社会工作是为了培养社会救助领域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方向,社会救助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领域和核心议题。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提高救助工作整体服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在实践中检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是否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在社会救助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是提高社会救助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培养专业救助社会工作人才是迅速推进现代化、专业化社会救助队伍建设的现实选择。

主要就业方向

面向基层民政局及企事业单位、城乡社会福利中心、救助站、街道和乡镇政府、城乡社区、民间组织等从事一线管理和服务岗位。具体就业岗位群如下:

1、社区社会工作方向就业岗位

①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岗位:②社区服务站工作岗位: ③社区中政府购买服务的民间组织服务岗位:④社区专项社工社会服务岗。

2、救助社会工作方向就业岗位

①社区低保服务中心(站)和民政部门低保管理岗位:②救灾救济管理服务岗位:③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管理服务岗位: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管理服务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街道社区服务、救助管理与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街道社区服务、救助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立足行业、服务首都、服务社会,能够从事街道社区、民政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公益机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系现在开设的课程包括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管理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政策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方法整合实务、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等一系列社会工作相关课程。

科研工作:在最近十余年里,社会工作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其中教材成果有:《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实务》(1997),《社会工作概论》(1999),《福利经济学》(2001)、《个案工作》(2004)、《社区工作》(2004)、《社区治理》(2004)、《社会工作政策法规应试辅导》(2009)、《发展社会学》(2010)、《社区文化论》(2010)等。主要翻译成果有:香港理工大学“开放式”社会工作系列教材16部共计350余万字。

实训建设工作:社会工作系为推进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推动本土专业实践和教育的发展,设立了多个校内实训室。多功能实训室主要用于专业实验教学、专业实践、专业研究、对外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用途。同时,为了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需求,社会工作系与北京市各级社会工作委员会、各区县民政局及下属街道委员会、京外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广建校外实训基地。现已达成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共计22家。

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工作发展的客观形势,学院在2009年重新对院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社会工作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与教学体系,突出专业特色,积极与市场及机构相结合。目前社会工作系已经在北京市16个区县民政局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救助站建立了实习基地,与北京市各城区的1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上百个社区实习基地、并与一些在北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工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与专业相关部门的合作中,社会工作系正在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办学新机制。社会工作系2010届毕业生取得了97%的骄人的就业率。

产学研合工作: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社会工作系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多次为街道、社区以及社工机构等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和社工师考前培训班;承接多项有关社区工作建设的课题,受到合作单位好评,社会效益良好,提升了学院与社会工作系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社工系开发的社区培训课程:社区政策法规、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宣传实务、社区实用公文写作、社区纠纷调解、社区活动策划、社区调查与分析方法、社区突发事件应对、社区档案管理、社区行政管理、社区特殊群体服务、我国社区发展展望、社区工作者价值观、社区工作实务、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礼仪与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心理咨询与治疗、拓展训练和社工师考前辅导(基础班、强化班、提高班与冲刺班)等课程。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更多信息请查看 2024年北京市高考招生录取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