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系前身为淮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创办于1958年,安徽省硕士立项建设学科,现有1个师范类本科化学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非师范类本科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与化工系师资力量强,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高职称11人;硕士生导师5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学位教师32人。现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淮南市舜耕英才培养对象2人,校级学科拔尖人才3人。
化学与化工实验室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0多个,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热膨胀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流延机、氮吸附比表面仪、灰融性测试仪、液─液萃取塔实验装置、精馏塔实验装置等总值约1000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
化学与化工系科研力量强,低温共烧材料实验室获批为省级实验室,“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基础化学实验室是安徽省首批“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低温共烧陶瓷LTCC研发创新团队”成为十个“淮南市首批1133研发创新团队”之一,“材料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绿色合成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全校13项),承担省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多项,为我校获得科研经费最多的教学院系。2013年发表教科研论文56篇,其中SCI、EI收录30篇,申请专利9项。
化学与化工系现有省级教学团队(材料化学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生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特色专业(化学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视频公开课程(有机化学)各1项;校级教学团队2个(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大一化学教学团队),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化学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个,校级精品课程2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多年来,化学与化工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与江苏泰州化工园、江苏飞翔集团、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先后与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安徽科苑集团、安徽发强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顺辉锚固有限公司签署实习和实践合作协议。
化学与化工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省和全校各类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在全国硬笔书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每年均有学生获得学校百名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资助。在前三届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先后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化学生物创新实验班杨影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获一等奖,另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德隆项目小组申报的作品《德隆私立学校》获得银奖;在学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大赛中,我系多名学生获奖,当年成功申报专利19项。郑苏强、陈莹等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在2013年首届“淘宝杯”大学生(中国·芜湖)新锐网商创业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化学与化工系学风优良,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就业质量较高。每年均有学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多名学生进入较大型企业就业,连续多年获评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我系在学校就业工作考评名列各院系之首;其他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也位居前列。201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白彬彬合伙创办了上海简付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年收益达到40万左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何国平合伙创办了安庆众一教育有限公司,已经在安庆、铜陵、淮南等多地成立分公司,年收益达到60多万,并且成功吸收我系2013届10位同学高效就业。2014年全系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继续保持高位,全系共有8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全校考取研究生总数的22%),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985高校13人,其他211高校27人。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