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生物信息学院专业简介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 阅读:1125 次 日期:2014-10-15 11:06:1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5年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生物信息学院专业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重庆邮电大学利用信息学科的优势资源,于2000年成立生物信息学院。

学院秉承精英化教育,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科研强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以“专业+信息技术” 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研班”和中美“2+2”双学位培养为载体和优势,已形成数字医疗仪器设计和现代生物与制药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我院免试研究生。

学院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二级学科方向: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数字医疗仪器仪表、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生物信息学与分子设计),同时在兄弟学院多个二级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

拥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制药工程和中药学5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与制药实行大类培养,与美国Nicholls State University开展生物类、化学类专业“2+2”联合培养(中美双学位,路易斯安那州州内学费)。在校全日制学生1000余人。

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硕士生导师24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师人数达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正副教授占教师总数47.4%;博士24人,硕士30人,具有硕、博学历学位占到教师总数94.7%;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美国Florida大学国际生物技术中心主任Vasil IK等21位教授为我院特聘教授。

学院科研平台条件先进,建有重庆市智能手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平台。

学院先后获得4次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拥有2000多万元的先进成套的仪器设备。

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及省部级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专利10多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先后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地的知名大学、研究所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学者互访的关系,并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依托学校的信息科学背景和优势,以重庆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理论与实践并重,教、研、产一体化育人。学院恪守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的校训,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本学科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数字医疗仪器仪表、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生物信息学与分子设计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拥有重庆市智能手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本学科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及省部级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高级生物统计学、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嵌入式系统及在数字医疗中的应用、数字医学仪器的设计与应用、医学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医学信息系统、脑科学与认知、体域网、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信息算法、数据挖掘、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英文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

理学院

理学院承担物理学、材料科学与技术、数学和系统科学等4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任务,在物理学、系统科学等2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2个校级研究平台、3个校级科研机构和3个校级科研团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授20人(含海外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人;重庆市“百人计划”1人,“巴渝海外引智计划”1人,“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重庆邮电大学首届“十佳师德标兵”2人,“十佳优秀青年教师”2人。近年来,学院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SCI期刊论文300余篇,在包括物理学、控制科学顶级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Automatica在内的国际重要SCI一区/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当今科学研究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学院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陆埮、李惕碚、文兰、孙昌璞、郭光灿和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学院为学生做科普报告,我院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台湾理论科学中心物理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启动了彼此间在科研人员互访、学术资源共享、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计划。

学院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校研究生人均发表SCI论文2篇。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其中1/3的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3的毕业生到高校、科研院所和电信部门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070200物理学

从17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到19世纪电磁学基本理论的形成,本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主要分支有力学、声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磁学和光学等称之为经典物理学的学科。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促使本学科各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不但经典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在新的基础上深入发展,而且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核能与其它可再生绿色新能源技术、半导体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总而言之,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导致各种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本一级学科包含“理论物理”(专业代码070201)、“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代码070202)、“原子和分子物理”(专业代码070203)、“等离子体物理”(专业代码070204)、“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声学”(专业代码070206)、“光学”(专业代码070207)和“无线电物理”(专业代码070208)8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理论物理”是重庆市巴渝学者在物理学方面唯一设岗的学科点。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重庆市“百人计划”、“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重庆市“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名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的学术骨干。近5年来,发表了SCI、EI收录的论文250余篇次, 这些论文被同行引用累计3000余次;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重大专项3项,国家科技部973及863项目各1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2项等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及三等奖2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等量子力学、量子统计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群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高等凝聚态理论、量子多体理论、非线性物理导论、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物理、高等电磁场理论等。

071100系统科学

本学科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交叉型学科,是研究系统的结构、演化和控制规律的科学,是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及系统不同层次的共同规律,是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基础上,结合运筹、控制、信息等技术科学发展起来的,在工程、社会、经济、生命、生态、管理等领域得到发展和应用。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工具是近代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科学计算、模拟、仿真等)。本一级学科包含“系统理论”(专业代码071101)、“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代码071102)2个二级学科,分别反映出本学科的两个研究层次,其中“系统理论”着重于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复杂系统的基本性质与运动机理,而“系统分析与集成”则可以看作是系统科学的应用层面,通过研究提供改造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本学科在我校是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以信息科学为依托,形成了系统理论分析与系统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的特色,特别是以电信系统、互联网等复杂巨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其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理论应用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反哺系统科学的学科特色。

本学科拥有我市先进的通信和信息经济科研平台,承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其中ESI高引论文2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系统科学概论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图论及其应用 稳定性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博弈论 现代优化计算 复杂系统理论 通信网理论基础 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经济控制论等。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