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环境保护和公民责任
来源: 阅读:984 次 日期:2014-10-31 13:35:21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园林景观:环境保护和公民责任”,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所谓环境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所消耗掉的资源,所排放的污染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环境问题。森林没有了,草地没有了,水被消耗掉了,水土流失了,土地沙化了,土地资源没有了,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就是水污染了,空气污染了,臭氧层出空洞了,二氧化碳太多造成了温室效应。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污染,以至于使人类没有办法照原样生活了。归根到底就是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活动所造成的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如果现在地球上就那么几个人,屁股上围了一块什么野兽皮,在森林里爬来爬去,在树枝上摘几个果子吃,咱们的地球上会有环境问题吗?就是因为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啊,是一个很特殊的物种。发展到今天,有了工业,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等等,最后加上人类有一个非常大的特长,有很大的本领把我们种群的数量增加,搞成全球现在六十多亿人口,地球受不了啦!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历史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时刻。如果搞不好,将来的环境问题会比今天更严重!我总结了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国家的人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在我们这片有限的土地上,这么多的人口,是我们一切环境问题的最终的根源。我们历来说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中国人口真正超过一亿,是在清朝初叶,到190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是四万万五千万,四亿五千万。到1958年,那时候也只有六亿。从1960年到今天这40年来,中国的人口一下子从6亿窜到了13亿。这就是我们一切环境问题的最终根源,13亿人在这儿吃穿住用吃喝拉撒,这块土地承受不起了。我们人口还在增长,现在是13亿。据人口学家说,中国的这块土地最高的承载能力是16亿人口。如果中国的人口超过16亿,将成为叫做“不可逆转的灾难”。

第二,中国的国土说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在这块国土上分布是非常不平均的。而真正能够养活中国人的,在我们整个国土里面,也就是五分之二多一点。剩下这一大片,就是我们现在要去开发的西部。我去过这个青海的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四五千米,我到了海拔四千八,到了那儿四个小时,据说我的脸儿都绿了。当地的同志当时就把我送下山去了,要不然,我很有可能就倒在那儿了。这个地方不能养人,所以它没有常住人口。为什么中国这么一大片的地方,基本没人住啊?不是人不愿意住,它如果山清水秀、土肥水美,谁不愿去住呢?问题是它不养人!所以中国人都集中在这一块。13亿人都在这个地方找吃找喝,用北方话说,叫做“土里刨食儿”。你有多少资源来供你消费?而且,你的一切污染物,所有的工业垃圾、污水、废气,都排在这个地方。我们这块地方能够承受多久?

第三,人口这么多,这么集中,人均资源就变得非常之少。有一种资源,叫做“生存资源”:土地和水,以及相应的森林和草原。古代人没有汽车,没有现代化工厂,什么都没有。古代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活下来。他不能没有土地,他不能没有粮食吃,他不能没有水喝,他不能没有水去灌溉他的土地,他不能没有森林,没有草原。这叫做基本生存资源,这是人类生活最不可缺少的因素。拿13亿人口一除,我们每个人还剩多少?我们现在的人均耕地,每个人只剩下了一亩多一点,而联合国所定的人均耕地的最低标准是三亩。所以,我们的人均资源少,如果我们的人均耕地都不够的话,我们靠什么来养活?再加上我们中国缺水。我们在世界排名次,按人均淡水占有量排序的话,1999年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排在第98位。中国北方地区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中国全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所以,我们的人均资源,按照耕地来讲,按照水源来讲,都是低于世界水平的。

第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20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全世界都是少有的速度在发展。这当然是好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但是,经济发展越快就意味着资源支出越大,污染排放越多!GDP的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意味着资源的消耗,意味着污染排放的增加。经济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和速度是我们的资源和环境所能允许的?这一点好像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是,至少可以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就是并不是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规模越大越好。这不是说我们不想让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规模更大一点,而是说有一个客观的限度。我们的资源、环境只能允许一定规模的经济,你不可能无限度地去发展,这是受限制的,不是说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这些年GDP的增长达到了8%,或者7%,个别年度高达12%多。这是不是成就?是成就。如果连这点也没有的话,我们国内的经济状况可能现在很糟。但是这个发展是靠资源和环境来支撑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发展而看不到付出。

第五,就是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有了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目标,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未必都造福人类!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改造自然,谋取物质生产的成果的力量大大增强。可是科学技术是一个有两面刃的刀。用得好,可以为人类谋福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自己。只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科学技术可能危害人类的一面,是不全面的。科学技术要发展,但是它的后果究竟如何,不是科技本身所能决定的,需要人类更高的智慧,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这样的技术该不该使用,该不该推广,比如说现在的基因工程,技术上可以做到,能不能推广?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最后的结果是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灾难?克隆技术,这就更不用说了,它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学的问题、道德问题。所以,单纯的迷信科学技术,是不行的。并不是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是靠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的。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至于把老天爷捅了个“窟窿”——臭氧层空洞。在科学技术没有发展以前,你能想象出人类有这个本事把同温层以上的臭氧层捅个洞吗?但是现在人类可以做到。这不是故意去做的,但是人类的活动最后造成了这么个结果,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个窟窿不是这么容易补起来的。这个温室效应,人类自从发明了煤炭,特别是西方工业化以后,两百年来,大量的使用燃料,二氧化碳过分的积累在空气中间,造成了温室效应,海平面要上升了,南北两极的冰川要融化了。可见科学技术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手头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使用不当,那么很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福利而是灾难。

第六,人人都想发财,人人都想“超值享受”,我们这国土支撑得起吗?个个都想当大富翁,可能吗?每个人都向往盖豪宅,坐豪车,豪华装修,豪饮豪宴,像报纸上宣传的,一顿年夜饭八万八。如果人人都如此,我们这个国家支撑得起吗?我们能够给每个人提供那样的享受吗?我们国家现在物质享受的欲望太强,花钱的欲望太强,因此就造成对有限资源的无序争夺。如果人人都急于发财致富,就不考虑后果,不择手段的话,那我们这块土地还可以支撑多久?如果利益原则成为我们社会生活唯一的指导思想的话,我们这个社会还可以支撑多久?

怎么办?我没有现成的答案,我看中国哪个人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的客观现实是不可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想从总体上改善中国的环境状况,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消费行为、消费模式,改变我们的消费欲望。我们可以发展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的能源,可以产生新的资源,更合理的应用和更高效的利用资源,这都是可以的,但毕竟也仍然是有限的,毕竟你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再大的本事,把一个地球变成三个地球,变成五个地球,做不到的。那么唯一的变数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够改变自己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心态。如果我们拒绝改变自己,那么最后只能和环境碰撞,造成这个所谓“不可逆转的灾难”。

怎么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呢?原则上讲每个人是不是都要无限制的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享受呢?我觉得这个比我们到大街上捡几袋垃圾,到郊区去种几棵树重要。我不是说我们中国人要回到当年三年困难时期,发布票,一个人一个月二尺布,三两油,二两猪肉的时代。那个日子不好过,我也不想回到那个日子去。但是是不是因为物质丰富了就可以无限制地消费了呢?我们能不能过一种相对节俭的生活?就是把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减到最低限度。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的话,我们讲什么环保?捡几节废电池,捡几个塑料袋,少用几双一次性筷子就算是环保了?我看救不了中国,也救不了中国的环境。我不是说这些不要做,我是说,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如果大家都有这个愿望,共同来改变追求消费型社会的心理,我觉得对环境的压力就有可能减少很多。

像美国那种消费型的社会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榜样?我觉得值得好好想一想。举一个例子,美国现在有一亿两千多万辆汽车,二亿六千万人口,平均两个人一辆车。你想学美国吗?咱们也来两个人一辆车?那就意味着中国要有六亿五千万辆车。我们能过那样的生活吗?这不是说从道义上中国人无权过那样的日子,而是说从资源上我们不可能过那样的日子。你有多少资源,你有多少人口?这才叫中国国情。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有一种适度消费,才能适合我们国家资源人口的这么一个比例关系。但是我跟美国人讲的时候,可不这么讲。你们美国人没有资格在我们面前指手画脚,这个话轮不着你们讲,要讲我们自己讲。你们说了那么半天,你们想没想过压缩一点你们的排放呢?美国现在是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京都议定书》它不签。它为什么不签,说签了《京都议定书》要影响他们美国人的生活质量,你们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就那么重要,就不能下降,别国就得下降?别国就得勒紧裤腰带,你的裤腰带就不能勒?天下没这个道理。其实很多美国的有识之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一提起美国政府拒签《京都议定书》也是很惭愧。但是美国人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心态,就是说他的生活现在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你要他去为了环境保护,为了全世界环境的利益,去削减他的生活消费、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话,他是很难做到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国社会是一个已经由俭入奢的社会,你现在让他说是去削减消费,他觉得很难接受。

但是我们中国要特别警惕这个,如果现在把我们的社会也导向一个消费型的社会,甚至于说得严重一点,一个奢侈型的社会,一旦人的胃口吊起来了以后,你让他再去过一种比较节约的、简朴的生活就很难了。那个时候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社会心理上的冲突,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就要提前警醒自己,我们不能够走那种消费型社会的路,这个就是我要讲的所谓公民责任的最基本的一条。

大家还会问:具体做些什么呢?也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这确实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嫌小就什么都不做,哪肯定是没有希望的。现在谁还能想象:有哪位伟人振臂一呼,天就蓝了,水就绿了,山就青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我们只能从身边这一点小事做起,你如果能影响你身边的人,影响你的亲戚朋友,大家都有一点节约的意识,都有一点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个社会朝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有利于节约的方向发展,就有了一点希望。

梁从诫小传

1932年8月生于北平。1950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于该系研究院。1978-1988年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1988年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1993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组织了多种环境教育节目及许多民间环保活动。1989年开始,任全国政协常委以及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1999年,为表彰“自然之友”几年来在环境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贡献,梁从诫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使者”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