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丧礼富有浓重的伦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观念也糅含在丧俗中。葬礼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亲”,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个人去世随之而来的是系列丧葬礼仪,成为一次特殊的离别,要装点行程、话别饯行、依依不舍地惜别,于是就要装硷、装点行程等。
我国民间习俗认为,凡人享年五十岁以上的老或病而死,为寿终正寝,这样正常死亡的老人被称“老喜丧”,整个丧葬之礼与婚嫁之礼同样称作喜事,只是色调不同而已。对这种正常死亡,家人是早有准备的。寿衣寿材早就做好,孝子在死者临终前日夜守候,并做了物资上的准备,这时亲属要给死者沐浴更农,穿戴好内外衣裳,因为死后尸体僵硬不好穿戴,另外出于迷信,在民间认为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就咽气,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内疚的。临终时另一种仅俗是换地方。福建是移至词堂,安徽是由房中迁至前厅,山东是移到正屋的灵床上,有的移到门板上,对此称作“挺尸”。
1.临终之前。
一般垂危之入要对亲人嘱咐、安顿或者委托别人照料幼小,或希望女嫁谁家、子娶谁人,历史演义中的“托孤”就是由此而来的。民间迷信认为,若有什么心愿未了,死者会含泪不螟,就是“死不螟目”。古代有这样的记载,某:郡的郡守夫人死不螟目,是卧泊丈夫续弦、儿子受苦,于是郡长就请人祈祷,祷词曰: “夫人一貌玉无理,四十年来鬃末氓:何事临终含眼沮恐教儿子著芦花”,吟毕眼合。
2。初死之时。
在古礼中有“属矿”,就是用新蚕丝、新根花试死者有无鼻启,接着是“复礼”,也就是“招魂”。家里人到房上或高坡上,朝祖先发源地呼喊死者的名字,叫他回家。复礼是亲属希望亲人回归的礼仪,之后还要检查死者的鼻息、脉搏,然后是“初哭”。
更多信息请查看节日.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