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上线了!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葡萄糖酸亚铁胶囊药品使用说明书 |
|
产品名称 | 葡萄糖酸亚铁胶囊 |
英文名称 | FERROUS GLUCONATE CAPSULES |
产品分类 | 药品/化学药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 |
用途分类 | 血液疾病类/贫血 |
主要成份 | 葡萄糖酸亚铁 |
剂 型 | 胶囊剂 |
用 途 | 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用法用量 | ①.成人:预防用,口服每日一次,每次300mg;治疗用,每日三次,每次300~600mg。②.儿童:每日三次,每次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服10mg计算。如,体重25公斤儿童,每次服250mg胶囊一粒;体重30kg儿童,每次服300mg胶囊一粒。本品宜饭后服用。饭后立即服用本品,可减轻胃肠道局部刺激。 |
产品说明 |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绿色或微黄色粉末或颗粒;有焦糖臭,味涩。 |
【药理毒理】铁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在传递氧和参与人体代谢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氧的主要携带者。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为肌肉运动时提供氧的需要。与三羧酸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和因子均含铁,或仅在铁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对缺铁患者积极补充铁剂后,除血红蛋白合成加速外,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的有关症状如生长迟缓、行为异常、体力不足、黏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指甲病变也均能逐渐得以纠正。 | |
【药代动力学】吸收:铁剂以亚铁离子(Fe2+)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非缺铁者口服铁的吸收率约为5%~10%可自肠粘膜吸收,随着体内贮存量的缺乏,铁吸收量可成比例增加。饭后铁的吸收量约较空腹时减少1/3~1/2。分布: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铁一部分与去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贮存于肠黏膜细胞内;吸收的另一部分铁通过与铁蛋白(是一种β球蛋白)结合,转送入血。进入血液的Fe2+,在血浆铜兰蛋白(ceruloplasmin,又称亚铁氧化酶)催化下氧化成Fe3+,并与转铁蛋白结合,成为血浆铁。然后转运到骨髓、肝、脾,铁从小肠黏膜细胞或从肝、脾、贮存部位转运到骨髓造血组织,是以转铁蛋白——离子复合物的形式,通过与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使铁进入红细胞参与合成血红蛋白。多余的铁与这些组织中的去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和变性成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两种形式贮存。代谢和排泄:铁的每日排泄量,男性约0.5~1.0mg,女性因月经或哺乳,平均约1.0~1.5mg。经代谢的铁主要通过肾排泄,未被吸收的铁及经肠黏膜细胞脱落从粪便排出,少量铁由胆汁、尿、汗液排出。 | |
【不良反应】①.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恶心、食欲不振、胃部或腹部疼痛等,多与剂量有关;②.轻度腹泻或便秘。 | |
【禁忌症】下列情况应禁用本品:①.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不伴缺铁的贫血;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 |
【注意事项】①.口服本品时,不宜同时注射铁制剂,以免发生毒性反应;②.下列情况应慎用:A、酒精中毒;B、肝炎;C、急性感染;D、肠道炎症如肠炎、结肠炎、憩室炎及溃疡性结肠炎;E、胰腺炎;F、消化性溃疡。③.用药期间应定期作下列检查,以观察治疗反应:A、血红蛋白测定;B、网织红细胞计数;C、血清铁蛋白测定。④.应用铁剂后,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应与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⑤.服药后可使大便变黑,应预先告诉病人。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适宜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中后期妊娠妇女铁摄入量减少,而需要量增加,此时是补铁最佳时期。治疗剂量铁对胎儿和哺乳无不良影响。 | |
【儿童用药】体重大于25kg儿童,服用葡萄糖酸亚铁胶囊较方便;体重小于25kg儿童或婴儿适宜选用其他口服铁制剂,如口服液或糖浆。 | |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2)本品与西米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响铁的吸收;铁可影响四环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青霉胺及锌制剂的吸收。(3)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 |
药物过量:过量误服本品,可能产生坏死性胃炎、肠炎,患者可有严重呕吐、腹泻及腹痛,以致血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昏迷等急性中毒症状。24~48小时后,严重中毒可进一步发展至休克及血容量不足,肝损害及心血管功能衰竭,患者可有全身抽搐。中毒后期症状有皮肤湿冷、紫绀、嗜睡、极度疲乏及虚弱、心动过速。有急性中毒征象应立即用去铁胺救治。中毒获救后,有可能遗有幽门或贲门狭窄、肝损害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要及早妥善处理。过量发生的急性中毒多见于小儿,小儿单次口服1000m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2000mg以上可致死亡。 | |
【贮藏】密闭保存。 |
更多信息请查看血液疾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