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二部分第二章
来源: 阅读:28824 次 日期:2010-09-24 10:13:4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二部分第二章”,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一篇 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章 哲学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一系列基本观点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不是停留在朴素的经验和盲目的信仰,而是通过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一系列基本观点,组成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也即何者为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承认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够反映物质的,就是可知论;反之,就是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确理解和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说,哲学基本问题为我们研究哲学派别和哲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线索,使我们能够透过形形色色的哲学名词、术语而抓住它们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和本质。它是我们识别和批判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所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就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客观世界、实际情况、工作环境等等,属于物质现象;主观世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属于意识现象。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如果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就要犯主观主义错误,在实践中就要遭受挫折和失败。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这就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思想路线是否正确,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转变,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创立了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两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但由于这两部著作在当时都没有公开发表,所以,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总结工人运动的新经验,概括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先后写下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丰富和完善了他们自己的哲学理论,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同“民粹派”、修正主义、马赫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在总结工人运动的新经验、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先后写下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国家与革命》、《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等著作,在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系统化、对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实践观点作为一条主线,贯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实践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第一,科学实践观点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是“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对传统哲学的革命变革,是同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其根本的局限性在于,他们都没有科学界定实践的内涵,未能深刻理解实践活动的哲学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工业革命所体现的人类劳动的巨大创造性的认识,深知实践活动在改变世界中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历史作用,从而把人的实践提升到了应有的地位,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解决了哲学史上的难题,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崭新哲学思想,进而达到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科学定位,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把握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真正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第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实践的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之中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物主义,承认自然界是人的活动的前提,但是,人类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外部世界,而是依照人的内在尺度,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达到人的目的。所以,世界的物质性、外部世界的客观性,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确证的,或者说,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就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同样,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也是和人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人们实践活动中,导致了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人的发展,构成人与外部世界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因此,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归根到底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都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离开了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便不能得到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唯物主义,更集中地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本质上是物质生产实践。正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才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乃至人与自身的关系。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种生产实践活动,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作为生产实践活动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对人民群众生产实践活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离开实践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同样不能得到科学的理解。

第三,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由于其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思想和认识的领域,甚至满足于对纯粹经院哲学的争论。而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要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不是脱离实际的、纯粹思想领域的争论,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以实践为目的的认识。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一切认识都必将失去现实意义。“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纯粹的理论哲学,而是实践哲学。它不再热衷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再满足于纯粹的思辨,而是让哲学的理论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真正体现时代的精神,使哲学成为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观和哲学使命的变革。

更多信息请查看 公务员选调及遴选 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