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录用 《申论》试题
来源: 阅读:2773 次 日期:2010-10-19 14:13:4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09年山东省录用 《申论》试题”,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要求作答。

2.本试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应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5.本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抄录、复制题本内容,不得截留或藏匿题本。凡违反者,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二、给定资料

1.近年来,记者在各地调研采访,总能听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感慨“现在的官越来越不好当”。理由之一就是社会转型期有太多复杂的事情要处理,尤其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处理.比如信访、利益矛盾纠葛等。所以他们有时戏称自己是“救火队长”、“消防队员”。需要看到的是,不少领导干部对此并没有畏难情绪,敢于迎难而上,直面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开展动真格、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大接访”。但也有一些作风不那么扎实的官员,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只管任期内的施政效果,追求短期效应,或对需要“啃硬骨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阻碍科学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视而不见。

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对复杂问题本身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一个组织、团体,还是公民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成为实现集体或者个人目标,推进事业向前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复杂问题是相对于简单问题而言的,复杂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具有一定困难、紧急的突发事件或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错综复杂、一时无法处理的事件。对于复杂问题,有时候很难定义,因为它更多的是根据人们自身的判断。有些人喜欢通过“绕圈子”的形式办事,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很深奥,把单线的问题按照多样方式处理,就是人们常说的“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是人为造成的“复杂”。另外,很多问题不一定一开始就是复杂问题,一些简单问题因处理时机不对或者没有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时也会演变成复杂问题。

复杂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如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它可能涉及到有关部门执法不力、当事人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等一系列问题,在职能部门中,显得更加突出,这也是由于公共行政事务本身需要多部门协调和沟通才能很好解决所决定的。同时,复杂问题在有些情况下具有出现的反复性,由于同类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旦具备了相同条件,在不同地点和时间仍然会发生,而且同样问题的发生会增加复杂问题的解决难度。

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既要根据复杂问题的处理紧迫程度,作出快速反应,做到不拖拉、不推诿,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形。采用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稳中求快。

复杂问题的内容和本质直接决定了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从整体考虑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灵活应变,有效地解决问题。单线型思维模式无法全面认识复杂问题背后的逻辑和缘由,只有从立体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深入洞察复杂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变异、途径等.才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在紧急的时候,处理问题需要非常态性的解决方法.需要临时组织团队,集中攻关、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复杂问题处理的不妥当,就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那些能够预防的事件,都只能称之为常态问题,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性的意外事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复杂问题。复杂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因为某一特定事件的演变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某些人为的因素引起的。

2.云南省丽江市“玉湖水利群体事件”过去一年多了。事发地现在情况怎样?2008年底,记者实地调研感到,玉湖的反思与经验,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群众工作,有许多启迪。

2007年6月27日上午9时,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湖村近百村民,就三束河调水补偿问题在村口聚集,准备到县、市上访,继而堵断三束河14天。丽江市委、市政府遵循“一切从群众立场出发,决不能与群众对立”的精神处理事件,玉龙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深入群众中工作10多天,妥善平息了事态。

一年后.记者眼前的玉湖村一片生机:新修的弹石路穿过村庄通向雪山,路边流水潺潺,游客骑着马叮当而过。2008年黄金周期间,旅游合作社分给村民的钱每天都有几万块!与记者谈起“玉湖水利事件”。曾参与堵水的纳西族妇女和爱琴满脸羞愧地说:“当时真是吃了‘迷药’了!”

玉湖村曾经很穷,但旅游资源富集。从2002年起,村里兴起牵马旅游,获利丰厚,但无序竞争日趋激烈。2004年,村里以“党支部+合作社”的形式探索建立旅游合作社,规范了牵马旅游,村民可从中分红,村集体也有了积累。玉湖村党支部书记赵世军介绍,从2003年到2007年,玉湖村人均纯收入从927元猛增到2500元。旅游合作社红火了,利益纷争和矛盾随之而来。合作社重视的是规范经营和长远发展,一些农民看重的是眼前利益。

从2007年4月18日起,丽江市从三束河往城区调水。按照政府制定的补偿政策,水班(以村组为单位从河流中依次取水灌溉的班次,以小时计)“绝收一亩补一亩,减产多少补多少”。玉湖村九个村民小组中有三个没有补偿。但部分村民认为,连下游的村社都有补偿,自己为涵养三束河水源做出了贡献,无论有没有水班,都该补偿。

据公安部门调查,调水补偿只是导火索,背后是个别不法分子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掌握基层政权.从而将村旅游合作社、马场等集体利益归为己有。他们打着为全村争利益的幌子,蛊惑、煽动不明真相群众聚集堵截水源。

村支书赵世军反思说:“现在。我们村既抓钱,又抓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玉龙县委书记孙文忠分析,玉湖人富得太快,法制观念和文明素质跟不上经济发展;村社管理上,抓富裕紧、抓文明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步。他说:“玉湖村内部矛盾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发展中的矛盾。不同于传统的治安问题.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

2007年7月10日12时。三束河水源被持续截断312个小时,丽江市城区供水和景观用水面临危机。面对手持斧头、锄头、棍棒的聚集群众,玉龙县委、县政府报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对“玉湖水利群体事件”依法处置。17时30分,公安机关疏散聚集堵水的村民,对暴力抗法者采取措施。

从事发到依法处置,县委副书记杨晓敏、县政法委书记杨福红等县领导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幕后组织者家中做工作;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苦口婆心地感动教育了多数群众。

记者了解到,为避免干部“走读”、脱离群众,玉龙县有一条铁的纪律:乡镇干部离开驻地,必须报县委请假。如果县委领导下乡发现乡领导不在而且没请假,可以对其就地免职。领导干部作风的扎实过硬。也避免了处置中可能出现的误判和草率。

如今,丽江设法财力下沉,让基层“有钱办事”。走进玉湖村党支部,党支部议事制、村两委联席会议制、民主评议党员制等18项制度全部上墙。村两委班子成员直接挂钩到村民小组,对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包干负责。村支书赵世军说,两委班子成员从来不休双休,坚持每月上班25天,村民们“有事找党员、发展靠支部”。

总结“玉湖水利事件”的教训,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说,近年来,基层组织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尤其是在个别农村,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减。群众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就会有组织地集体上访,群体事件难以避免。玉龙县地处滇西北,世居着10多个民族,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5年多来,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全盘经济。

大建设、大开发,也带来了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新建县城周边农民变市民的问题,项目区内群众与开发商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关系群众的现实、直接利益,具有鲜明的经济利益特征。基层干部感叹: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光靠思想政治工作不行,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手段。

回访中,基层干部们反映,由于基层的财力较弱,一些乡村仅能维持运转,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弱化。玉龙县2007年财政收入仅有8957万元,为解决城市调水后白沙乡现有水资源的利用问题,需要资金1200万元,玉龙县除请求丽江市解决500万元外,还要请财政状况较好的“邻居”古城区帮助解决200万元。目前,尽管丽江市的财政非常困难,但也想方设法财力下沉,给基层“补血”。让基层“有钱办事”。

玉龙县县长和慧军感慨,“玉湖水利事件”是一面镜子——村民们从中看到了只顾眼前利益、无视国家法律的害处,倍加珍惜眼前的安定和谐;村干部从中看到了片面发展的局限,思路变得协调科学:领导干部从中看到了创新执政方法的必要,决策更加透明、民主。

3.2008年10月30日以来,重庆市出租车业内就风传11月3日开始罢运,而且有人还在散发罢运传单。3日早晨,罢运的传闻成真。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早晨5时30分左右,一些出租车司机纷纷来到重庆市观音桥商圈、杨公桥等重要路段,怂恿上路的出租车开回去罢运.一些还在运营的出租车被砸。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