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试卷
2011-04-10来源: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根据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一】

①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也被称为“农民工二代”,他们目前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大约1亿人。

②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2月27日下午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与海内外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提出的国家将出台哪些措施来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时,温总理表示,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主要是指80以后的,或者说是老农民工的第二代。有人说,农民工可以改一个称呼了,其实这只是一个现象,其实质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工。大家可以看,从采矿、钢铁,到纺织,到运输,到城市的清洁工甚至到若干服务岗位上的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工人的主体了。我们城市建设的高楼大厦,我们城市能够正常运转,人们生活能够安心,是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

温总理说,这里提到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他们比老一代的农民工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主要是:第一,他们许多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也就是说没有生产资料;第二,他们长期在城市生活,对农业生产也不熟悉;第三,他们许多人没有解决户籍问题。因此,他们的恋爱、结婚,以致将来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温总理说,对新生代农民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他们逐渐地要代替老一代农民工。温总理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问题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③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农民工,个体的人格特征显著不同。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年纪轻的农民工和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年纪大的农民工,不论在成长的社会环境还是在家庭环境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两部分亚群体在文化、观念和行为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基于这一考虑,把这两部分亚群体分别称之为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所谓第二代农民工,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具体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由此可看出,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区分的要点在于他们生活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其自身的文化、观念及行为上的差异。以人口学和经济学视角从农民工群体自身出发提出的“第二代农民工”与从社会学角度所说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其实是同一群体。

④第一代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生产效率提高,地不够种了,劳动力有富余,同时农民又有了自由支配劳动的权利,于是一部分农民就出来打工。当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在乡镇企业打工,亦工亦农,离士不离乡。时至今日,这一代农民工早已人过中年,除了少部分具有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经营者,大部分人已回到农村。因为是“洗脚上田”,进厂务工,他们应该算作第一代农民工。

第二代农民工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民,随着90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而外出打工。这部分人是目前农民工中数量最多的,是我们重点研究和政策针对的农民工主体。外出进城打工是这代农民工有别于上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他们一般都有10年左右的打工经历,大多在建筑业、加工业、服装业、出口企业打工。这部分农民工的城镇化走向是不同的:一部分有技能、有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生产骨干,留了下来;还有一部分有文化的女工也留了下来,不少嫁给了城里人;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挣了一些钱而选择回乡。

近几年,农民工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就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当然,模糊一点,也包含80年代末出生的,可统称为“90后”,他们算是第三代农民工。最近几年新增加的农民工主要是这部分人,他们基本是进城打工,估计有4000万人左右。

“90后”农民工有别于前两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他们从来没有种过地,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这是其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他们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要,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简而言之,他们出来打工根本就不想再回农村。第二,这批人都念过书,具有初中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具有高中文化,因为有文化,再加上他们是在电视机、手机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比较了解外部世界,知道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城市文明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到城里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农村好,是他们比较坚定的信念。第三,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有些就是上一代农民工在城里生的孩子。他们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概念。因此,他们在城里打工,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第四,他们心理平衡度较差,难以接受“被歧视”。他们的父辈进城打工,尽管遇到了很多困境,吃了很多苦,有很多不如意,比城里人干得多却挣得少,有时还遭人白眼。但通过纵向比较,总觉得比在农村好,比其他农民好,因而比较能够接受城里的不公平待遇。而新一代农民工受现代开放社会影响,已经具有了朴素的但有时又有些盲目的平等和民主的观念,对城乡差距、一城两制现象不认同。他们要求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就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甚至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现在开始增多的劳资矛盾以及农民工维权的呼声和事件,无不与此有关。

⑤与第一代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最后返乡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第二代农民工中的大多数打算通过多种途径尽量留在务工地。武汉大学农民工课题组调查显示,第二代农民工中欲“通过打工,争取留在城里生活”的占42.4%,“不愿意回乡干农活,想过城里人的日子”的占15.2%。如果把两者定义为“倾向于留城者”,则其比例高达57.6%,即第二代农民工中有一多半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生活。《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也证明了这一事实。《报告》指出,27.4%的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定居,50.2%的表示“干得好,愿意呆下去”,甚至高达62.6%的梦想着未来做老板,而打算“干几年回家”的只占两成。

与父辈相比,第二代农民工少了与农村的血脉联系以及对农村作为归宿的认同,多了对融入城市的渴求和能力。“宁可饿死在城里,也不会再回农村”已成为他们的“共识”。但父辈遭遇的“特殊性”、“边缘性”却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展放大,使这一代人的境遇更为尴尬;他们主动“抛弃”了农村;却因为隔膜和歧视,又被城市所拒绝。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