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标准范文: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1年3月合集
2011-04-11来源:人民日报

高校改革,要到“深水区”学游泳

姜泓冰

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从去年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颁布开始,就时时听到教育界人士这样说。但很少有人去追问:“深水区”究竟指什么?是改革变为静水深流,还是将走向波澜壮阔?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取消博导评选制度、副教授即可以招收博士生等举措。有人为此欢呼:清华大学一下子多出1000多名副教授博导,年富力强的教师可以更好发挥其科研能量和影响力;有人带着迟疑:以前的博导仅从资深教授中间遴选,称得上是“教授中的教授”,如今资格放宽,会不会引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下滑?博导资格、博士生招生名额分配等审定权力由学校下放到学院、系科,科研界现有的近亲繁殖、门墙森立等现象,会不会因此有了恣肆蔓延的新土壤?

取消博导评选制度并非清华原创,此前已有不少高校悄悄做过试验。中国高校经历了一轮并校扩招的“大发展”之后,面临着高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治校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改革的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由此引发的迟疑、质疑也比以往更多。

就在这几天,被视作“高校改革试验田”、自授学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历经3年多筹备,终于迎来了首批46名“实验班”新生报到;上海纽约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自主招生上演高校联考的“三国杀”局面……认真打量中国大学的这些“新动作”,人们就会发现:当下的高校改革,每一项新举措的出台,总是背负着打破现行教育体制僵局、探索新路的厚望,出台后也总能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很少有哪一项改革措施能赢得一致叫好,也很少有哪个人能冲破迷雾,给我们一个改革优劣成败的标准答案。

这也许正是“深水区”的真正含义:向着选拔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每所学校都可以有自己的改革进程和改革试验。或许,未来若干年后,会有一些探索因为不识水性又乍入深水区而沉落,也会有一些只抢眼球、缺少实效的改革举措最终迷失,但必定会有一些高校借助深水浮力、敢拼会搏,最终成为游泳高手。这样的结果,或许不如理想的那么美好,但却体现了改革的本来逻辑。

教育是百年大计。高校改革,不能指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惟有放手,让其在“深水区”中学习游泳,中国的高校才能发展,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危难时刻,人类需要互相温暖

詹勇

这几天,日本东北地区的灾情,引起许多国家关注。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14日,胡锦涛主席向日本表达诚挚慰问。

从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以来,那些叫做“宫城”、“仙台”、“福岛”的日本地名,就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那卷起10米巨浪、冲垮农田和街道的海啸,让人们震惊不已;成千上万日本人的命运和在日中国人的安危,让我们唏嘘和挂念;而可能出现的余震和核泄漏风险,更让全世界一起揪心,共同寻找应对之策。

“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同情、关切和凝聚,超越一切。”网友的留言,恰是中国人心态的真实写照。第一时间,中国政府致电日本首相,表示愿提供所需帮助;第一时间,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日本重灾区;网上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民认为,大灾面前,应 “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积极援助,共同抵御灾难……

是的,没有什么比经历过灾难的人更能感同身受。就在日本地震的前一天,3月10日,我国云南盈江也刚发生了5.8级地震,造成数百人伤亡,我们的政府和民众也在全力以赴抢救着每一个生命。而此前,我们遭受了汶川地震的重创,经历过玉树强震、舟曲泥石流的悲痛……

正是这些大灾大难,让我们对于生命的逝去、家园的摧毁,有着锥心刺骨的疼痛;对于危难时刻各界力量驰援所带来的温暖,我们也会有着发自肺腑的感激;而对于“自然灾难面前的人类共同命运”,我们更有深刻真切的感悟。

天灾面前,人类就是整体。从去年的海地到智利,从一个月前的新西兰到今天的日本,从地震到洪灾到龙卷风……灾难频繁发生,带给人类永远的创痛,也一次次提醒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令人惊惧的灾难面前,人类能做的,也许就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携手而行。为异国他乡的人们祈福,就是为自己祈福;帮助受灾的人们重新站起来,也是在帮助自己。

曾经在日本仙台求学的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一刻,“悲天悯人”的情怀应该是一致的。

明天,日本的灾情会怎样?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愿意祈祷,并和更多国家与人民一起,提供可能的帮助。我们相信,阳光能洒在四川汶川新建的羌寨上,能照在云南盈江县拉勐村的孩子们的脸上,也应该会给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灾民们带来暖意……

 

领导干部参选居委会的意味

郝洪

广州市黄花岗街道社区居委会一次寻常的换届选举,却因正厅级干部陈新的参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更多的则是惊诧——这是否有点“屈尊”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居委会就是一群大爷大妈,处理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儿。近几年,虽然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加入到社区管理队伍中,但总体上,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一向是退休人员发挥余热的地方,与政府机关干部、大学教授鲜有交集,更不用说“正厅级”的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了。

如今,广东工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陈新,这名正厅级干部的参选,能给居委会带来什么?理想的状况自然是,增强居委会的社会影响力,帮助提高居委会这一民间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使居委会真正成为沟通社区居民与政府各管理机构之间的桥梁,成为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代言人。

这也正是许多选民的愿望。比如,有选民就说,以前总觉得居委会委员说话不够分量,如今有正厅级干部当委员,希望“实力派”社区干部能多为街坊办实事。黄花岗街道党工委其实也有此意,在他们看来,辖区内有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教育厅等大型单位,发动这些单位“有号召力、有资源,也有想法”的领导或老领导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效果是原来的大爷大妈无法实现的”。

应该说,让有影响力的人参与某一组织或机构,的确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一组织或机构的关注,也的确有利于居委会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对加强和创新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新气象。但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居委会的影响力,既离不开具体人的管理能力、管理思路,更取决于居委会本身的“社会地位”。换言之,作为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代言人,居委会如何能在社区公共利益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才是关键。

陈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作为普通市民参加居委会竞选的。陈新之所以强调其市民的身份,相信也和大多数普通群众一样,希望能有更多“普通市民”陈新而非“正厅级干部”陈新参与到社区管理事务中来,社区管理需要的是“陈新”们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需要的是“陈新”们在建立完善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居务公开等民主自治制度方面的创新思维。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居委会才能真正提升自身影响力。

 

问题食品确须“坚决查处”

姜泓冰

“瘦肉精”事件曝光5天了。对于“双汇”这个在中国市场名气不小的品牌来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企业形象被影响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悬念只是:它会不会像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使一家经营多年的知名企业就此一蹶不振?

连日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严查处理“瘦肉精”事件。河南方面宣布处罚28名包括区县检疫人士在内的责任人,农业部、商务部迅速派出督察组赴当地调查,国务院牵头协调八个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也随后出动。“坚决查处”,“追究责任”,确乎言出不虚。

“瘦肉精”事件又一次加剧了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从这几天的市场反应看,不仅生产企业受到重创,还殃及了河南各地生猪饲养户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整个肉制品行业的市场声誉。

如果河南方面公布的调查结果属实,“瘦肉精”的实际市场影响其实并不大:媒体曝光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饲养场(户)、1512头存栏生猪中,检出含有“瘦肉精”的生猪是52头;正在进行的对孟州等地163.1万头存栏生猪抽检,检出的问题猪比例似乎也不高。以概率论,这只是“个别问题”。但就是这“个别问题”,却让整个产业、行业与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三聚氰胺奶粉案带给中国奶业的沉重打击,至今绵延:那么多国民不惜花大价钱出国采购、代购洋奶粉,直至将港澳等地的奶粉买到脱销,不仅让国产奶业痛失大片市场,更令国人痛心于不良商人道德沦陷的严重后果。这样的代价我们还要付出多少?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频现。就在这两天,重庆发现的一家用福尔马林泡制毒血旺的食品加工厂,已在各种执法检查者眼皮下生存大半年,每天生产2.5吨毒血旺,顺利销往周边市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食品安全上,那么多部门依然管不住、管不好?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如果食品安全波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如果问题事故愈演愈甚,“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游戏将波及更广,危害更烈。也正因此,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成为许多议政者的关注点,一个呼吁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建议,成为20多年来联名代表人数最多的议案。

基层检疫监管者的失职,多头监管形成的责任缝隙,企业唯利是图的贪欲,相关部门的护短,商业道德的丧失……治理频发的食品危机,固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但严罚重责,让更多黑心牟利者、失职的监管者不敢、不能心存侥幸,已是当务之急。当国家早已明令禁用的“瘦肉精”公然变成一个地区、行业的公开秘密,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可能再有无辜的借口,任何借口也都是对他人生命健康的有意伤害,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一种渎职乃至犯罪。

问题食品确须“坚决查处”,姑息养奸必将使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