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某市某县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四)——参考答案解析
2011-07-21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

2.C【解析】“天命难违”的核心是“天命”,天命决定事物和世界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A【解析】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4.C【解析】我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作主旨,努力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真正体现了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要求。

5.A【解析】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一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它们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选A。

6.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九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举的代表组成。”

7.D【解析】商鞅变法中的经济措施是废井田、开阡陌和奖励耕战。废除特权和建立县制是政治管理措施,其中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建立县制。

8.D【解析】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9.A【解析】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过程中原则上按书面审理,而不是开庭审理;只有在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才听取申请人的意见、调查情况。

10.A【解析】略。

11.D【解析】根据题意,应选D项。

12.B【解析】注意公文的作者与通常意义上的作者不同,它不是撰拟文章的具体的工作人员,而是制发公文的发文机关。

13.A【解析】物权可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的所有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和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指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权人或第三人特定之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物权)。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故A是正确答案。

14.A【解析】本题题干首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全球能源高度紧张,能源短缺要求降低能耗,此为实践,这为科学家研究提出了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这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表现。B项说法有误,应当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D两项说得都过于绝对。

15.C【解析】一年中升旗最早的一天也就是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就是夏至日,夏至日当天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则是一年中日出时间最晚的一天,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立春和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与夏至日和冬至日同属一类的概念则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在这两天,昼夜等长。

16.D【解析】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决定属于人民法院对妨碍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相关人的强制措施,是为维护法院秩序和诉讼的依法进行而采取的。对于这种行为,被拘留人有异议只能选择申诉作为救济途径,而不能选择起诉或者复议。

17.B【解析】《宪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故选B项。

18.A【解析】和谐社会,首先要安定,但只有安定还达不到和谐的层次,安定和有序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和谐。

19.C【解析】A和B都少了一个人,“程朱理学”是二程和朱熹的思想合称。而D则把明朝的皇帝弄进来凑数了。

20.A【解析】略。

21.B【解析】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2.C【解析】所谓意见是指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一种公文形式。故正确答案为C项。

23.D【解析】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包括独立的外交权,故选D项。

24.D【解析】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军事民政。

25.A【解析】材料反映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哲学原理。

26.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7.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8.D【解析】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29.C【解析】宏观经济调整、提供公共产品和市场监督属于政府的经济职能。

30.B【解析】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略。

2.AB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基本经验之一就是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因此,A、B、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3.BC【解析】债的履行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即适当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变更原则。

4.ADE【解析】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5.ABCD【解析】ABCD均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职能。

6.BCD【解析】《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本题中,乙地是制作盗版光盘的违法行为发生地,丙地是运输盗版光盘的违法行为发生地,丁地是销售盗版光盘的违法行为发生地,故三地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B、C、D均为应选项。

7.AB【解析】战略是抽象的纲领性的,战术是具体的作战计划,所以我国五年发展计划不是战术决策而是战略决策。五年计划是分步完成的,所以是程序性决策。故正确答案为A,B 。

8.ACD【解析】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西夏定都于银川。因此,选项A、C、D正确。东晋的都城为南京,属长江流域。

9.ABCD【解析】略。

10.ABCE【解析】此题和以往曾考过的有关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选择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中国古代辩证法家的原命题做题干,而以矛盾学说的有关观点做备选项。遇到这种题型,可以先不考虑题干文言文的含义,直接抓住主句“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然后将所给出的5个备选项中所有有关辩证法的观点都提炼出来,一股脑把它们都选定即可。这样一个思路分析5个备选项,A、B、C、E都是关于矛盾学说亦即辩证法的观点,只有D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因为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是矛盾解决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

11.ABC【解析】对于新罪,只要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的,不管是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还是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原则上都要撤销假释,按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对于漏罪,只有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的,才能撤销假释,按照《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所以,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漏罪的,不能撤销假释。故选项A、B正确。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应当按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即“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其中的“先减”是指减去在假释前已经实际执行的刑期,而不包括已经经过的假释考验期,因为假释不是实际执行刑罚。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12.BC【解析】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刘秀在位时出现的;D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

13.AC【解析】职业保障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只能对组织员工产生稳定的作用,不能产生激励作用,而根据现代激励理论,职业认同和工作的挑战性能对组织员工产生激励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C。

14.AB【解析】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空气中的尘埃、微粒、水滴等对于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的散射和折射,A和B两项都有所涉及,故选A、B项。

15.ABC【解析】据我国《宪法》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6.ABCD【解析】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o.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本题的四个选项描述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

17.ABCD【解析】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属于管理的基本职能。

18.ABCD【解析】略。

19.ABCD【解析】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信息过滤、选择性接受、情绪和语言等。信息过滤也称为信息失真影响。选择性接受是指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听信息。情绪则说明在接受信息时,接受者的感觉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解释。不同的情绪感受会使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完全不同。任何极端的情绪体验,都可能阻碍有效的沟通。

20.BD【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公文改错题

(1)发文字号中代字应为:“×政发”,因为这是××县人民政府的发文;年号不应简称为09,应为2009,并用六角括号写作(2009);顺序号中“02”改为“2”;

(2)标题中文种应用“通知”而不是“通报”;

(3)主送机关中应去掉“党委”,不然就是行文党政不分,同时还应顶格书写,不应留空二格;

(4)落款中时间应写为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做到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

(5)主题词中缺少类别词,应在“春耕生产”前加上类别词“农业”,并将“通报”改为“通知”;

(6)印发机关应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而不是××县人民政府。

四、案例分析题

(一)

1.D【解析】根据材料,本题属于海关处罚案件。

2.D【解析】甲公司具有原告资格,因为海关的处罚决定同时没收了甲公司合法购买的200吨新闻纸,对甲公司的所有权造成直接影响。

3.D【解析】海关没收走私物品的决定是合法的,所以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4.D【解析】本案例与婚姻问题无关,所以不涉及《婚姻法》。

5.A【解析】案例中船员的走私行为违反了《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关于走私犯罪的规定,所以属于刑事案件。

(二)

【答案要点】刘氏兄弟可对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不经申诉而直接起诉。应该公开审理。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处罚人不服公安机关的处罚裁决的,应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对申诉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依有关司法解释,被侵害人或者被处罚人不服公安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作出的警告或者50元以下罚款裁决的,向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裁决,作出50元以下罚款或拘留处罚裁决的,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不一样,关于未成年的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以外,也公开审理。

五、综合分析题

【答案要点】

(1)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有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②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速度。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①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⑦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⑧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