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2016-10-13来源:

1.先审题后计算,“一看二想三计算”

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审题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是指:第一步,要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步,再想一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三步,进行认真计算。

2.计算抄题,专心校对

计算题都要抄题,抄完题一定要校对,检查一下看一看是否有抄写错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米立方是严禁老师讲计算题时用PPT课件的,虽然用PPT课件可以节省抄题的时间,但是,也就少了言传身教的机会。

当然,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也要求学生必须抄题,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如果发现抄错了,我们会有很严厉的惩罚措施,当然,这些措施肯定是在学生和家长认可之下的,比如:重写并增加训练量等。

3.规范书写,注重格式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比如:做混合运算要求必须有“解:原式=”字样。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

4.规范演草,积极验算

米立方数学培优中心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演草本,做计算题时一定要演草。我们的作业不仅检查作业内容,同时还检查演草内容,演草不规范的,老师看不懂的,是一律不合格的作业,是需要重写的。

另外,很多培训机构不让学生验算,认为验算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但是,我们却鼓励学生及时验算。我们认为,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时,学生计算完以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再检查验算一遍。还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完毕回头查,从上到下步步查。

5.注重错例分析

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可是在计算时仍然会错误百出。因此在教学时每学完一节计算内容我们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错例分析课。我们会把学生的错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做错的同学都明确了自己错在哪,如何进行改正。没有出错的同学听了也会受到启发,防止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便能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计算完以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98×4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是4位数,如果计算的结果是3位数,就可以判断一定是错误的。可见估算可以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