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深度解析:网络打假应成为社会治理主战场
2017-03-16来源:

背景链接

2016年“3·15”前夕,马云现身阿里巴巴治假团队誓师现场发表打假宣言:“我们不是打假阿里队,而是打假中国队。”马云说,打假这件事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成本去做,称“阿里巴巴打假投入不封顶,打假进人无上限”。

打击和惩处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全过程统称为“打假”。随着一些专业打假人士甚至打假公司的出现,打假这一行为被职业化。职业打假人,从野蛮生长到理性维权,走过21年。职业打假人王海去年一年办理500个以上的案子,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2014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让消费者维权变得更容易。如今的王海好像不如当年那个一直在呐喊和战斗的“打假偶像”,越来越多职业打假人出现,消费维权进入常态化。当网购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后,已经开始有职业打假人“专磕”电商。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伴随着网购消费的如火如荼,商品假冒伪劣、网络诈骗、售后服务缺失等等,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消费的重要问题。若不及时转移打假方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网络打假上来,不仅会严重制约网络消费市场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起衰提振。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额预计达到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专家表示,从去年开始,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就已经达到60%。电子商务不仅是消费增长的新引擎,而且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这样的态势下,通过持续的打假维权,以规范网络消费的野蛮生长,基本实现秩序与发展的同步,已形成社会共识。不然,若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然会在浪费宝贵经济社会资源的同时,败坏社会的诚信,阻滞经济的健康发展。

马云的“不封顶”“无上限”表态,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却也从客观上表明,网络打假面临的严峻形势,壮怀激烈之余不乏悲壮情绪。确实,当下,在网络消费渐成公众主流消费方式的同时,网购投诉也持续走高。而这,恰要求我们的打假者和普通消费者与时俱进,练就金睛火眼,在打假的手段和方式上更有“技术含量”,在打假意识上更要谨遵“法治”思维和底线。

[参考对策]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第一,职能部门应该意识到,打假不应该局限于网络打假,也不应该局限于3·15打假,打假应该成为日常的工作,打假更应该实现网络实体联动。

第二,个体应该意识到,打假不能只靠职能部门,也不能只看着企业自己去打假。打假人人有责。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不去买高仿的产品,那么,自主品牌就会慢慢崛起;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见到假货就举报,那么,职业打假人也就不会成为从产业了。

第三,政府监管层也应从日常实体商业监管转移到网络虚拟监管上来。至少应该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思维,转换治理思路,强化网络意识,将网络打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战场。一方面,在鼓励企业打假的同时,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将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打假经验纳入政府治理措施中,并强化彼此合作力度,以政府大力支持为企业打假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尽快改变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的局面,使打假纳入法治程序,既要尽可能减少企业打假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要向制假售假者传递依法严惩的明确信号,强化网络打假的威慑力。比如,完善对于售假交易电子数据的认定标准,明确假货半成品的界定等。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