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大学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2012-06-08来源:常州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网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自2010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所批准的工程领域数和招生计划数均名列当年全国新增单位之首。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录取为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完成规定学业,经学校审查合格,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负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招生领域及名额

我校目前可在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四个领域自主招收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受限制。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9年7月31日前已获得学士学位。

2、2008年7月31日前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五、考试报名及确认

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考生于6月25日—7月10日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进行注册,提交报名信息,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提交报名信息时,须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后,生成并打印《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现场确认:7月13日—16日,网上缴费成功且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我校武进校区研究生部203办公室现场确认,缴费,核验证件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现场确认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考生于10月17日后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六、考试时间及科目

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文、数学、逻辑和英语,每个部分占100分,考试时间总长度为3小时。考试时间一般为10月下旬,考试地点通常设在南京,具体另行通知。

第二阶段: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综合素质测试(含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考试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考试地点设在我校,具体另行通知。

七、资格审查

“GCT”成绩发布后,通过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招生学院并报研究生部进行资格审查。考生应根据所报考的领域选定专业课考试科目并在“资格审查表”右上角注明,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八、录取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我校将根据考生两阶段的“GCT”成绩及专业综合素质测试成绩自主确定合格分数线,择优录取。其中录取只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九、培养方式及其他

在职工程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教学主要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进行,学位论文结合承担工程任务不脱产完成。学习年限自入学到获得学位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学生通过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由我校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一律不转户口和人事关系等,仍为原单位在职职工,其工资福利待遇仍由原单位解决。

十、培养费用

培养费总共22000元整(不含教材费),或根据培养协议定。

十一、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常州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明行楼206办公室

邮编:213164

联系人及电话:陈老师(0519-86330236)

E-MAIL:yzb@cczu.edu.cn

研究生部主页:http://gs.cczu.edu.cn

十二、各学院联系方式、工程领域代码、名称以及专业基础课名称和参考教材

学院 联系人及电话 工程领域代码及名称 综合测试
专业课(笔试) 参考教材 专业综合(面试)
石油化工学院 杨老师0519-86330167 430117 化学工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 《无机与分析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陈若愚、朱建飞主编 内容:本工程领域专业综合考查要求:着重考核考生从事工程技术或者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工作业绩,考试成绩采用与笔试科目相同的计分制计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陶老师0519-86330096 430105 材料工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 三选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魏无际、俞强 等编著《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陆佩文,2007 《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沙老师0519-86330086 430130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基础 《环境保护概论》中国石化出版社,李定龙主编,2005.6
机械工程学院 蔡老师0519-83290205 430107 动力工程 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 二选一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单辉祖、谢传锋主编,2004.1 《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沈维道主编,2001.3
石油工程学院 李老师0519-83295530 430107 动力工程 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 二选一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单辉祖、谢传锋主编,2004.1 《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沈维道主编,2001.3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