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常回家看看
2017-04-24来源:

1月13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正式拉开。

因为今年春节比往年来得早了些,学生流、探亲流、务工返乡流等客流高峰重叠,也让今年春运买票成为近年来最难的一次。

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想尽办法买票回家。因为,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排除万难也要回家陪父母过年。

于是,“常回家看看”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

近日,网络上一则关于时间的热帖让很多人看完之后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如果按75岁的平均寿命来计算,人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足够了。每过一个月,在一个格子里涂掉,你的全部人生就在这张纸上………”帖子里特别提到,假设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你们天天见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有300个格子;假如你们一个月见两次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20个格子;假如你们一年见一次面,就只有可怜的一个格子。

很多看过这一热帖的人表示,看完之后鼻子一阵酸。家,本是铠甲,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软肋。人们慢慢发现,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相聚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年只有春节才能回一次家看望父母,成为在外打拼年轻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但是,由于并没有细化法律责任,也没有附加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一规定一直面临落地难的尴尬。

常回家看看,似乎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如果说以前在外的子女回家看望父母,多是受制于交通不便,那么在如今交通工具越发多样、交通越发便利的条件下,为什么“常回家看看”反而越来越难了呢,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实际谈谈。

【参考答案】

“常回家看看”之所以难度越来越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业与发展等现实压力是重要原因。求学、就业、发展等原因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生活、工作、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又让年轻人在大城市中喘不过气来,不得不追加发展投入成本,牺牲个人和家庭的时间,包括牺牲了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

其次,个人观念与社会道德也是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动等原因,在核心家庭为主体、人口快速迁移的大背景下,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治理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改变,掌握资源、经济、技术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地位凸显,老年人在体力、能力、收入、知识等方面下降,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加之社会观念减少了对年轻人行为的约束,年轻人个人自由观念盛行,追求自我和独立生活,导致部分赡养人“忽视”了对老年人的照护和精神慰藉。“当然,也有部分赡养人错误认为,对老年人给予经济供养就行了,忽视了精神慰藉。”胡宏伟说。

此外,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规制建设方面仍存在疏漏。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忽视、侵犯劳动者的多项基本权利,包括休假、探亲等权利。而我国在避免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执行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国家在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法律规制建设和政策执行、落地都有待加强。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