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曲靖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思想政治考试大纲(高中)
2019-06-22来源:曲靖市教育体育局

思想政治

2019年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专业知识  教法技能  大纲

思想政治(高中教育岗位)

曲 靖 市 教 育 体 育 局

一、考 试 性 质

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属选拔性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因此,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述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简答题(简述题)、实践操作题、案例分析题、教法设计题等。

三、考 试 内 容

专业知识

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高中教材知识块,突出大学本科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高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选择考试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物质与世界: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实践与世界:实践的本质和结构;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4.社会及其基本结构: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

5.个人与社会: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6.联系与发展: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7.发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8.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9.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本质;认识的结构。

10.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11.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12.真理与价值:真理;价值;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3.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及其标准;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二)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3.资本和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

4.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5.产业资本的运行: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周转。

6.社会总资本的运行:社会总资本的构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7.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地租。

8.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金融资本及其新发展。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

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与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1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主体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及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15.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类型、特征与作用;企业的创建、扩展与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6.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居民的收入行为;居民的消费行为;居民的储蓄行为。

17.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形式和增长;国民收入的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8.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从整体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持续发展战略。

19.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20.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手段、体系。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是非功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列宁关于俄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定型和是非;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其历史教训。

4.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5.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全球化浪潮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原苏联东欧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态势。

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③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⑤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2.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4.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

(六)法学概论

1.法的概念:法的定义;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分类;法的形式;法的效力。

2.法的结构:法的结构概述;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3.法的运行: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解释;法律监督。

4.法的作用与价值:法的作用释义;法的规范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的价值释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实现正义;促进效率;法的局限性。

5.法治:法治概述;法治的基本特征;法治的基础;当代中国法治实践。

6.法与社会:法与政策;法与道德;法与文明;法与科技。

7.宪法:宪法概述;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宪法监督。

8.民法:民法绪论;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物权制度;债权制度;人身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婚姻家庭继承制;债权行为制度;商事法律制度。

9.刑法:刑法概述;犯罪与犯罪构成;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刑罚;刑法各论。

10.经济法:经济法概述;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

11.环境法:环境法概述;环境法体系;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法律责任。

(七)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和类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概述;常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继承和创新。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适应与优化。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方法。

5.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教法技能(政治教学)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分类目标。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内容标准: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组织形态,具体如下图:

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育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2)评价要求: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四、考 试 要 求

专业知识

1.考核考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及结合实际对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的了解情况。

2.考核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技能(政治教学)

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备在中学(高中)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学、思想工作以及创新的思想工作的能力。

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主要内容,明确思想政治学科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掌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

3.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4.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9.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

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

10.维护正义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的是

A.实体正义      B.程序正义      C.分配正义      D.结果正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12. 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货币升值

13. 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成本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现象有

A.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

B.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C.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D.自由竞争完全为垄断所取代

15.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16.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7.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真正的民主

C.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

D.民主就是承认人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19.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

活动。下列活动中属于法律实施的有

A.法律制定      B.法律适用      C.法律执行  D.法律解释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世界共同进步为目标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        。

22.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23.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          三种形式。

2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决定的。

2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

26.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是              。

2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和                          的矛盾。

28.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                        。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        、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3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五.判断说明题(判断正误,并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2.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3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六.论述题  (本题10分)

3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七.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

“新常态”拨动国人心弦,叩开百姓幸福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正确对待新常态,必须走出经济发展上的狂热躁动和高速偏好,准确认识形势,顺应经济社会规律,立足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3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及早适应新常态?

教法技能(政治教学)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普通高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活动。

二、实践操作题(本题10分)

3.下列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内容。

材料: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教材是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的。一是生产决定消费。对此,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二是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对此,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调整与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与成长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并说明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这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不一定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如何向学生讲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4.下面是《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板书设计。

(1)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利: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2)公民进行民主监督的主要渠道: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④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形式。

(3)公民行使民主监管的意义: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改进机关工作作风;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与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请对材料中的板书形式做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20分)

5.下面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④ “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主要内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请你以上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题的教学内容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1)简要制定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6分)

(2)编写一份实施以上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简案(仅限教学过程)。(14分)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4.现行高等师范院校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相关教材。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