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特岗 小学教育心理学大纲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2009-05-07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评价目标】

1.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等概念。

2.理解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技能这一术语,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运动技能等等。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相对简单的动作技能方面,如打字、发电报等,而现在则对更复杂的技能如阅读技能、解题技能等进行研究。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知识虽对活动起定向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活动。而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二、技能的种类

对技能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入探讨技能的结构与规律,也可为有效形成技能提供依据。较有典型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上面所列举的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操作技能本身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等。

有关心智技能的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关键在于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认知策略)的关系问题。我们在第六章已经谈到,根据R·M·加涅的观点,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别在于前者的作用是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最近,E·D·加涅根据自动化程度(自动与受控)对程序性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她认为,有些程序性知识经过不断的练习,可以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如作为人的基本素质的读、写、算等。当这样一些程序性知识支配人的行为时,知识就转化成了自动化的技能。有些程序性知识即使经过了长期的练习,也很难以自动化,需要受意识控制,如阅读与解题的方法和步骤。若这样一些方法和步骤支配人的阅读、解题的认知活动,提高了人的认知活动效率,则这些知识就转化成了学习策略。据此,我们把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知策略;而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

三、技能的作用

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随意动作或无规则的动作,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它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经验获得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实现的。通过心智活动,对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更高级的理性经验。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