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要求
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即现代化这两项历史任务;要懂得这两项任务的历史关联,让学生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和正确性;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评价目标
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叙述分析,帮助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正确总结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地理解本科目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5、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科目的专业术语,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考试内容
本课程分为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共三编十章的内容。
(一)上编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鸦片战争。
2. 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二)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及行动;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4.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简要情况、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洋务运动概念、目的、运动概况、历史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的简要情况、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的原因。
(四)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5.封建帝制的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7.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9.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五)中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1.中编基本历史线索;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4.中国选择人民共和国的方案的原因。
(六)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3.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意义和特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情况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意义、历史特点;
7.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和发动工农运动;
8.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和教训。
(七)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统治情况;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反“围剿”作战;土地革命情况及其意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4.遵义会议及其地位;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5.总结历史经验和思想路线的初步确立。
(八)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及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4.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5.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共产党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7.为什么说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九)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局势;
2.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和民主所进行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的热潮和农民的广泛发动;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4.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6.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十)下编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面临的考验及其解决办法;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概述;
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及说明了什么?
(十一)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基本方针和它的基本完成;手工业合作化的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实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原因;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十二)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提出;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
2.“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及其发生的历史原因和教训;毛泽东所犯错误是性质、原因和对错误的科学分析;
3.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和对错误的科学分析;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三)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改革开放的起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4.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6.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四、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时间:3小时 总分:100分)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