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名称: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一、考查目标: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通过库存控制模型计算最佳订货量和订货周期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的基本概念;
2.熟悉并掌握企业仓储的基本流程,各作业环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决策思路。
3.能够运用有效的仓储策略进行商品的仓储,具有对一般仓储实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4.掌握库存控制中的典型模型,并能够运用经济订货批量、已知需求和未知需求库存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5.掌握库存控制中的需求预测模型,并能够运用时间序列、因果序列对产品需求进行简单的预测及计算。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按试卷要求回答。
2.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基本概念,约45%;理论分析,约15%;应用计算,约40%。
三、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
1.绪论
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掌握仓储与库存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仓储的定义、功能及分类,库存的种类及意义,库存控制的主要内容。
2.进货作业
初步了解进货作业的基本流程:卸货、拆装、分类、入库检验、标识、验单签收、数据更新。初步掌握产品分类相关内容,掌握产品验收的相关内容。
3.存储作业
初步掌握存储设备中关于地板堆积方式的堆垛方法,掌握存储作业的评价指标以及存储设备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掌握存储作业目标、原则以及五种存储策略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性。
4.盘点作业
初步了解盘点作业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盘点作业的盘查内容,掌握常用的四种盘点方法,重点掌握期末盘点法和循环盘点法的区别。
5.订单处理
初步了解订单处理的具体作业流程,了解传统订货方式和电子订货的种类,掌握常用的几种存货分配方法以及订单确认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订单形式确认后各类订单作业的差异以及订单处理资料输出的单据类型和信息去向。
6.补货作业
初步了解补货作业的目的意义,了解补货作业步骤和内容,初步掌握批次补货、定时补货、随即补货的具体做法及适用性。
7.拣货作业
了解拣货作业对产品“熵”值的影响程度,初步了解分拣评价指标体系,掌握摘果式、播种式、分区式和波浪式四种分拣策略的原则和区别。重点掌握订单拣货、批量拣货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两者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8.出货作业
初步了解出货作业的基本流程:分货、出货检验、包装、标识、装车。初步掌握出货检验与入库检验在检验内容上的差异,入库标识和出货标识在单据内容上的差异。
9.包装和流通加工
了解包装的概念和分类,初步掌握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的分类,重点掌握包装的三大特性和四大功能。
了解流通加工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流通加工的主要形式和流通加工合理化,重点掌握流通加工与生产制造的区别以及流通加工的地位。
10.库存控制模型
掌握常用的六种库存控制:定量订货法、双堆订货、定期订货法、非强制性补货、MRP和JIT。重点掌握各种库存方法的具体做法、优缺点和适用性。
11.存货成本和存货价值
掌握库存中的四种主要成本:单位成本、再订货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缺货成本在生产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中的具体组成。重点掌握实际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先进后出法、加权平均法在存货价值计算中的差别,以及四种方法对企业资产和利润评估的影响。
12.EOQ的推导及偏离分析
初步了解经济订货批量产生背景以及假设条件,初步掌握EOQ的推导过程,掌握因包装单元和运输配载导致EOQ偏离的相关计算。重点掌握经济订货批量、存货周期、最小可变动成本、总成本、存货周期总成本的计算,以及各种成本之间的联系。
13.到货延时及可变动成本分析
了解到货延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EOQ假设条件的影响,掌握到货延时下EOQ和订货周期的相关计算。掌握可变成本产生因素,重点掌握因折扣而产生的可变动成本下EOQ、订货周期和订货成本的相关计算。
14.存货限制和不连续需求模型
初步掌握因存储空间和资金限制的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方法,能够简述其计算思路。掌握报童模型的核心思想,重点掌握边际分析模型的计算方法。
15.需求预测
了解预测学研究对象和预测方法分类,重点了解判断预测的具体做法,掌握时间序列法中常见的常数序列、趋势预测、季节性预测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因果预测法中的线性回归法。
参考书目(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仓储与库存管理》(原书第2版),唐纳德.沃尔特斯 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附:本自命题科目初试时满分为150分,复试时满分100分。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