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环境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微生物学》是现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要求考生了解与污染物处理有关的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生命活动规律,掌握其在环境治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熟悉污染物微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常用工艺。
一、考试内容
1 微生物类群: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2 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酶、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
3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微生物的生存因子、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4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
5 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土壤微生物生态、空气微生物生态、水体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途径。
6 水污染控制与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废水好氧/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污泥膨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与原理
7 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中的主要微生物、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污泥的微生物处理、堆肥法、卫生填埋法及渗滤液处理、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
8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生物修复的类型、生物修复的应用等
9 环境微生物学方法:生物相观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及脱氢酶活性测定、厌氧污泥活性测定、遗传工程技术、水质的细菌学检测、环境中毒物及致突变物的监测、废水生化处理的模型试验。
10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开发、遗传工程技术、优势菌种与生物制剂、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化,微生物监测等。
二、考试要求
(一)微生物类群
1 了解病毒形态结构、种类及其繁殖与培养
2 了解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3 了解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真菌等
(二)微生物的生理
1 了解微生物酶的结构特点及催化特性
2 了解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碳氮磷比、微生物的培养基
3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掌握产能代谢过程
(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基本过程
2 了解微生物的生存影响因子
3 了解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4 了解菌种的退化,掌握复壮与保藏基本技术
(四)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掌握微生物的遗传基本规律
2 掌握微生物变异的基本规律
3 了解微生物基因重组过程及原理
(五)微生物生态
1 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掌握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自净及土壤污染修复基本原理
3 了解空气微生物生态
4 掌握水体微生物生态、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基本原理
5 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6 了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途径
(六)水污染控制与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了解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微生物
2 了解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
3 掌握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学原理
4 掌握生物膜法微生物学原理
5 掌握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学原理
6 了解污泥膨胀机制与对策
7 掌握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与原理
(七)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1 了解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中的主要微生物
2 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基本技术
3 了解污泥的微生物处理
4 了解堆肥法微生物学原理
5 了解卫生填埋法及渗滤液处理微生物学原理及工艺
6 了解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原理与技术
(八)环境微生物学方法
1 掌握生物相观察技术
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鉴定方法
3 掌握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及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
4 掌握厌氧污泥活性测定方法
5 了解遗传工程技术
6 掌握水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
7 了解环境中毒物及致突变物的监测方法
8 掌握废水生化处理的模型试验方法
9 了解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
(九)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1 了解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2 了解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
3 了解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了解优势菌种与微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5 了解废弃物微生的物资源化方法与途径
三、 参考书目
1. 王家玲主编,《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 周群英、王士芬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3. 徐亚同等编著,《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