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育教程第四章第四节:幼儿的排泄
2009-12-23来源:

第四节 幼儿的排泄

幼儿生活在文明社会中,他们必须遵守一切社会文明准则和规范。在排泄方面,他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以及养成一切与排便有关的文明习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指导和适当的训练。

一、婴儿排尿排便的指导与训练

婴儿排尿排便的训练应从其出生起逐步开始进行。训练婴儿排尿排便的关键是让婴儿主动意识到大小便,并能逐渐学会控制。婴儿大脑皮层和相应器官的逐渐成熟,以及对婴儿的适当指导和训练,是婴儿学会排尿排便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成人的耐心也是婴儿学会控制排尿排便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婴儿排尿的指导与训练

婴儿排尿的指导与训练就是让婴儿在产生尿意的时候,能主动控制,并将尿液排在便盆或厕所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1.1岁以内

婴儿开始使用尿布时,成人应注意给婴儿勤换尿布,让婴儿感受到干尿布与湿尿布的不同,为婴儿感受尿意打下基础。在婴儿排尿时,成人可以发出某种固定的声音,让孩子将此声音与排尿建立联系,并逐渐学会用此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尿意。成人还应注意婴儿的饮食量、出汗的情况、季节与气温的特点以及婴儿的身体活动情况,以便较准确把握给婴儿把尿的时间。

(二)婴儿排便的指导与训练

与控制排尿相比,帮助婴儿学会控制大便的训练要容易得多。成人在训练婴儿排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婴儿排便前的动作表现。婴儿在排便前,常排出有臭味的气体,同时伴有身体用力的动作和发出使劲的声音,成人应及时将婴儿放在便盆上。

2.成人应尽可能地帮助婴儿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防止婴儿便秘。成人可以让婴儿在饭后坐在便盆上,利用婴儿的结肠反射将大便排出。让婴儿多参加身体活动,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利于婴儿排便。

3.应避免婴儿在排大便时吃东西或玩耍。排便是一种条件反射,需要婴儿专心致志,如果婴儿在排便时吃东西或玩耍,便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不利于排便反射的建立,而且,较长时间坐盆,还会造成婴儿肛门脱出和腿部、臀部的疲劳,不利于婴儿的健康。婴儿每次排便的时间应为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不可过长。

4.婴儿成功地排出大便后,成人应对其进行赞扬和鼓励,不要对婴儿的粪便表现出厌恶的神态,防止婴儿出现心理性便秘。

二、婴幼儿排泄的卫生

(一)鼓励和引导婴幼儿自己排尿排便

成人发现婴幼儿有排尿排便迹象后,应及时指导他们排泄,并对婴幼儿成功地排尿排便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对排尿排便的自信心。对偶尔不小心将尿或粪便排到裤子上或床上的婴幼儿应给予理解,不指责,并消除婴幼儿因排泄失误而造成的紧张感,稳定婴幼儿独立排泄的信心。

(二)及时排尿、排便,不憋尿、不憋大便

婴幼儿有尿意就应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失去收缩能力,而发生排尿困难或感染。同样,当婴幼儿产生便意后也应及时排便,防止粪便长时间积存,出现便秘。当婴幼儿因贪玩憋尿、憋大便时,成人应及时提醒他们排泄。

(三)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排泄习惯

1.培养婴幼儿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习惯。

2.培养婴幼儿专心排大便的习惯,避免婴幼儿在蹲坑或坐盆时玩耍。

3.培养幼儿便后用卫生纸擦拭的能力和习惯,女幼儿小便后,也应学会用卫生纸擦净外阴的尿液。

4.培养幼儿便后冲厕的习惯。

5.培养幼儿便后洗手的习惯。

(四)注意幼儿厕所与便盆的清洁卫生

托幼园所的厕所应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打扫消毒。婴幼儿使用过的便盆应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五)保教人员应仔细观察婴幼儿的排尿、排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婴幼儿排尿的次数、数量与当日的饮食量、天气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婴幼儿喝水不多却多次排尿,同时伴有血尿、尿痛的现象,应怀疑是泌尿系统感染,需及时请医务人员进行检查。

婴幼儿排便的情况也能反映出其身体的健康状况。若婴幼儿连续几天未排便,说明婴幼儿便秘,教师应督促婴幼儿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运动并帮助婴幼儿排便。若婴幼儿的粪便有酸臭味,很可能是食量过多或消化不良,应教育婴幼儿少吃零食,不暴饮暴食。若发现婴幼儿拉稀而且排便次数较多或是大便的颜色异常,应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