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八章第二节 幼儿的言语与活动活
2009-12-29来源:

一、动中幼儿言语的特点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语主要有哪两方面?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二十年代,就对儿童的言语作了详尽研究。着重研究了2~7岁儿童的言语,并将其归为两大类:

(一)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

1.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

儿童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字词和音节。他并未想到要和谁说话,甚至在讲一些有意义字词时,也是如此。

2.独白

儿童对自己说话,似乎在大声思考,其实并不是对任何人说话。

3.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在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儿童之间相互说话,但并不构成沟通思想或传递信息的功能。说话的儿童并不要求旁人参与谈话,也不要求他懂得这种谈话,更不注意旁人的观点,旁人只是一个刺激物的作用。这种双人或集体独白实际上只是儿童在别人面前大声地对自己说话。

(二)社会化言语

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适应性告知

当儿童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而不是讲给自己听,或者当儿童在对自己讲话的同时也在与别人合作时,或者他与他的听众进行对话时,便产生了适应性告知。适应性告知实际上是儿童要促使别人听他讲话并且想方设法影响别人,即在传递思想。

2.批评和嘲笑

这是一类有关别人的工作和行为的话,它与特定的听众相关联,但富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肯定自己而贬低别人,如:“我妈给我买了一支冲锋枪,比你的大得多。”’

3.命令、请求(祈使)和威胁

这一类言语有明确的相互作用。如:“你过去一点,挡了我了。”“老师,请你过来一下。”“等一会儿,现在不要进来。”“别动,我要生气了。”等。

4.问题与回答

常在社会化交往时出现。儿童提出的问题大多要别人答复,而儿童的回答有拒绝和接受两种。但是,这些回答不是有关事实的答复而是有关命令和请求的答复。如:“你把玩具还给我,好吗?”“不,我才玩了一会儿,我不给你。”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