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2014-01-28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网

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劳动经济系,成立于1989年,同年招收劳动经济专业本科生,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8月,由劳动人事系与经济学系的行政管理专业、文化传播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合并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专业和公共经济与管理两个硕士点;有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另有四个研究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研究所、政治学行政管理研究所、府际关系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以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健康发展,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和学术队伍,教学、行政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目前,学院设有行政工作和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机构包括社会保障专业教研室、人力资源专业教研室、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研室。公共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专业教师2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3人,其中博士8人,80%的老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近几年来 ,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稳步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职工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2项;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5项。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殊荣,共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7项。

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率每年都在20%左右。我院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公共管理学院将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所属学科: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 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 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组织与工作设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所属学科: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各级公共管理组织中的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2.掌握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5.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行政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所属学科: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劳动与社会保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所属学科:管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了解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及其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拥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办公室管理能力;

5.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部门从事实务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金融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学、风险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劳动与社会保障实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题调查、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社会保险实验。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