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大纲说明
(一)考试形式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二)考试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分值分配
1.必考模块:医学基础综合知识,分值90分。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
2.选考模块:相关专业知识,分值60分。考生可根据中职所学专业在三个备选项目中自主选择其中之一。
(1)项目一护理专业知识:包括走进护理,护理评估,护理技术,内外科护理相关知识。
(2)项目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包括人体运动学,康复评定,物理治疗相关知识。
(3)项目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包括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相关知识。
(四)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
(五)考试能力要求
本大纲在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熟悉、掌握。
(六)参考教材
1.医学基础综合知识模块
《解剖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怀生李召主编)
《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彭波李茂松主编)
2.专业知识模块
(1)护理(助产)模块
《走进护理》中职课改教材
《护理评估》中职课改教材
《护理技术》中职课改教材
《内外科护理》中职课改教材
(2)康复治疗技术模块
《人体运动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尹宪明主编)
《人体运动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戴红主编)
《康复评定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玉龙主编)
《物理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章稼主编)
(3)医学检验技术模块
《临床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安艳,赵平主编)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沈岳奋主编)
《微生物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郭积燕主编)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必考模块:医学基础综合知识
【人体形态】
(一)运动系统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和骨连结:
(1)掌握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分类;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熟悉关节的辅助性结构;了解关节的运动。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熟悉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
(4)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熟悉椎骨间的连结概况;熟悉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掌握胸廓的组成;了解胸骨和肋的形态,肋骨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之间的连结。
(5)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了解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
(6)掌握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熟悉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了解前臂骨的连结、腕骨间关节和腕掌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组成与运动。
(7)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了解髋骨、髌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
(8)掌握骨盆的组成和分部。
(9)掌握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10)掌握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掌握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形态结构,熟悉新生儿颅的特征。
(11)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12)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3.肌学
(1)了解骨骼肌的作用、形态和分布,了解肌的辅助结构。
(2)熟悉头肌的分部、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3)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各部肌的名称。
(4)掌握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肋间肌的位置与作用。
(5)熟悉膈的位置、形态;掌握膈的裂孔及其所通过的结构、膈的作用。
(6)掌握腹前外侧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层次、形态;熟悉腹直肌鞘的构成。
(7)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的内容物,了解其临床意义。
(8)了解上肢肌的分部;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9)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及作用。
(10)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和分群;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11)了解腋窝、肘窝、股三角、胭窝的组成(境界)和内容。
(12)熟悉尿生殖膈、盆膈的概念。
(二)内脏学
1.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
(1)消化管
①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②掌握咽峡的构成;熟悉舌的形态和舌乳头的名称及功能、颏舌肌的作用。
③熟悉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④掌握腮腺、下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⑤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⑥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⑦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⑧掌握小肠的分部;熟悉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和分部,熟悉空、回肠的区别。
⑨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外形特征、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⑩熟悉结肠分部和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黏膜的结构特点。
(2)消化腺
①了解消化腺的组成,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肝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②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熟悉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③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④熟悉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3.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①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②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了解固有鼻腔黏膜的分部。
③熟悉喉的位置和喉软骨的名称、数量,掌握喉腔的形态和分部。
④熟悉气管的位置,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2)肺
①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②掌握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③了解肺段的概念。
(3)胸膜与纵膈
①掌握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
②熟悉壁胸膜的分部;掌握肋膈隐窝的概念;熟悉壁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③掌握纵膈的概念;了解纵膈的分部和内容。
4.泌尿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
①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熟悉肾的被膜。
②掌握肾的冠状(额状)切面的结构。
(2)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熟悉输尿管的行程。
(3)膀胱
①熟悉膀胱的位置、形态和毗邻。
②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黏膜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5.生殖系统: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1)男性生殖器
①掌握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②熟悉睾丸的位置和形态。
③熟悉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④熟悉输精管的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及开口部位。
⑤了解输精管结扎术常选用的部位。
⑥掌握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
⑦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⑧熟悉阴茎的构造。
⑨掌握男性尿道的弯曲、狭窄和分部。
⑩了解精子的排出途径。
(2)女性生殖器
①掌握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②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
③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了解输卵管结扎术的常用部位。
④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⑤了解阴道穹后部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会阴
熟悉会阴的概念和分区,狭义会阴的临床意义。
6.腹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熟悉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3)熟悉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功能;了解系膜的名称。
(4)熟悉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三)脉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2.心血管系统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及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心各腔的形态结构,了解心壁的构造。
(3)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5)熟悉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了解心的体表投影。
(6)了解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程;熟悉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意义。
(7)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
(8)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
(9)熟悉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了解颈动脉小球、颈动脉窦的位置和作用。
(10)熟悉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11)熟悉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和行程;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12)熟悉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分布。
(13)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14)了解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来源。
(15)了解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掌握子宫动脉的起始及其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16)熟悉下肢动脉主干名称和行程。
(17)熟悉上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熟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
(18)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19)熟悉下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
(20)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了解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
(21)掌握肝门静脉的合组成、主要属支和收集范围以及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途径和临床意义。
3.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
(2)熟悉淋巴干的名称及收集范围;掌握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3)熟悉腋淋巴结、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流向;了解全身淋巴结群的位置。
(4)熟悉脾的位置和形态。
(5)了解胸腺的位置和形态。
(四)感觉器
1.了解感受器结构的种类和功能。
2.视器
(1)了解视器的组成。
(2)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
(3)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
(4)熟悉房水的循环途径。
(5)熟悉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部位;了解结膜的形态结构。
(6)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3.前庭蜗器
(1)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
(2)了解外耳道的走向;熟悉鼓膜的位置、分部。
(3)熟悉中耳的组成及鼓室各壁的结构。
(4)掌握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5)了解内耳的组成;熟悉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掌握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6)了解声波传导途径。
(五)内分泌系统
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胸腺的位置;了解各内分泌腺的形态。
(六)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分部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中枢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①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掌握灰质内的主要神经核团及白质内的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功能;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②掌握脑的分部和位置;掌握脑干的组成;熟悉脑干各部的外形主要结构及其与内部结构之间的联系;熟悉脑干内主要神经核团的名称和性质,了解脑干内纤维束的联系概况及重要纤维束的名称、功能。
③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扁桃体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小脑的内部结构。
④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背侧丘脑腹后核的功能。
⑤熟悉下丘脑的组成。
⑥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掌握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区的位置。
⑦掌握基底核的名称及新、旧纹状体的概念。
⑧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分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⑨了解各脑室的位置和联通。
(2)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①熟悉脑、脊髓被膜的层次及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位置;了解硬脑膜窦的概念。
②掌握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③掌握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
④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⑤了解脑室系统的组成,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3.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①熟悉脊神经的组成分支、纤维成分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
②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和皮支浅出的部位;熟悉膈神经的分布。
③了解臂丛的组成、位置,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④了解胸神经前支的分布及其节段性。
⑤了解腰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⑥了解骶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掌握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布。
(2)脑神经
①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了解其成分和分布。
②了解嗅神经的行程、性质、分布;掌握视神经的行程、性质。
③熟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分布。
④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和分布
⑤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和分布,了解其损伤后的表现。
⑥熟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
⑦熟悉内脏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
⑧掌握交感干的位置、组成,熟悉交感神经主要椎前节的名称。
⑨掌握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的起始及节后纤维的分布。
⑩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3)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①了解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②掌握浅感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各级神经元及纤维束的名称和位置、交叉部位、皮质投射区)。
③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熟悉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
④掌握锥体束的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⑤熟悉皮质脊髓侧束的行程、皮质核束的的行程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概况。
⑥了解锥体外系的概念。
⑦了解各传导通路的重要部位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人体机能】
(一)绪论
1.掌握:兴奋性,反应,兴奋和抑制,刺激阈、内环境的概念;反射和反射弧,机件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2.熟悉:
(1)生理学与护理工作的关系。
(2)新陈代谢的概念,阈下刺激和阈刺激。
(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
3.了解:
(1)生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
(2)同化、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神经调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体液调节,神经一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阈电位和阈刺激、兴奋一收缩耦联的概念。
2.熟悉:
(1)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
(2)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强直收缩的概念。
(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征,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原理。
3.了解:
(1)单纯扩散,入胞与出胞的作用。
(2)受体的概念、基本功能与特点。
(3)局部反应、超射的概念。
(4)兴奋传导的原理、速度。
(5)肌丝滑行过程,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单收缩。
(三)血液
1.掌握:
(1)各种血细胞的正常数量与主要功能。
(2)凝血的基本步骤。
(3)ABO血型系统及其输血关系。
2.熟悉:
(1)血细胞比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等渗液的概念。
(2)红细胞的生成。
(3)血型分类的依据。
3.了解:
(1)血液的组成和一般理化特性。
(2)血浆的主要成分。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生成调节。
(4)止血与凝血的概念。
(5)血液中的抗凝因素;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6)交叉配血试验,Rh血型的特点。
(四)血液循环
1.掌握:
(1)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中心腔容积,内压、血流及瓣膜活动的变化。
(2)心肌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及收缩性的主要特点。
(3)微循环通路与功能,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意义。
(4)压力感受性反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5)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
(1)正常心率及生理变异;心输出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心肌生物电特点及其形成原理。
(3)正常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的概念。
(4)血流量、血压和阻力的关系,动脉血压稳定的生理意义。
(5)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6)局部代谢产物对血管的调节作用。
3.了解:
(1)血液循环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心力贮备的概念;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形成、特征及出现时间。
(3)快反应与慢反应细胞、自律与非自律细胞的概念;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心电图基本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4)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脉搏的形成及其意义。
(5)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中枢;化学感受性反射;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6)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与肺循环的特点,淋巴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五)呼吸
1.掌握:
(1)肺通气的概念,呼吸运动(平静呼吸、用力呼吸)。
(2)胸内负压的概念、特点、生理意义。
(3)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4)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2.熟悉:
(1)呼吸的概念和基本环节。
(2)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张力的关系;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及其影响。
(3)潮气量、功能残气量的概念;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
(4)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氧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
(5)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的作用。
(6)缺氧和氢离子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作用途径。
3.了解:
(1)呼吸形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跨肺压的概念,气胸和人工呼吸的概念。
(3)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的概念。
(4)肺牵张反射及本体感受性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掌握: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胃排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蠕动。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4)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熟悉: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概念。
(3)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4)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胃泌素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3.了解:
(1)咀嚼和吞咽。
(2)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3)大肠内细菌的作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4)吸收的方式。
(5)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掌握:
(1)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2)体温的正常范围及测量方法,人体散热。
2.熟悉:
体温稳定的生理意义,体温调节调定点的概念和调节反应。
3.了解:
(1)体内能量的来源、转移、贮存和利用。
(2)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
(3)人体产热;汗腺的分泌功能,皮肤血流量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4)体温调节的感受装置,体温中枢。
(八)肾脏的排泄
1.掌握:
(1)肾小球滤过作用;有效滤过压。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部位、特点及肾糖阈的概念。
(3)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和排泄作用的生理意义。
(4)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释放调节。
2.熟悉:
(1)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的功能。
(2)尿量和尿的外观。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水重吸收的调控;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概念。
3.了解
(1)尿的理化性状。
(2)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
(3)滤过率的概念,H+、NH3、K+的分泌。
(4)膀胱的功能,排尿反射、尿失禁、尿潴留的概念。
(九)感觉器官
1.掌握:
(1)眼视近物的调节。
(2)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
(3)气传导的途径和作用。
2.熟悉:
(1)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及矫正。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3.了解: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和一般生理特征。
(2)眼的折光成像、色觉和色盲、暗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双眼视觉的作用。
(3)骨传导的概念,耳蜗对声波的感受和换能作用,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
1.掌握内容
(1)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2)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路径和功能。
(3)肌紧张及其生理意义。
(4)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和生理意义,植物性神经外周递质和受体。
2.熟悉:
(1)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痛觉与牵涉痛。
(3)小脑的功能;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路径和功能。
(4)情绪对植物性功能的影响。
(5)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突触的结构;突触传递的特征;中枢递质概念;中枢抑制;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
(3)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的感觉功能;大脑皮层的感觉功能及其代表区。
(4)脊髓牵张反射的反射弧;腱反射的生理意义;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易化和抑制;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植物性神经中枢和结构特点。
(6)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优势半球的概念;脑电图的波形和意义;觉醒和睡眠的生理意义。
(十一)内分泌和生殖
1.掌握:
(1)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2)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3)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月经周期的概念。
2.熟悉:
(1)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靶腺激素对腺垂体的反馈作用;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2)月经周期中卵巢、子宫内膜及激素分泌的变化。
3.了解: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的化学分类和作用原理。
(2)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3)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4)生殖、副性征的概念;睾丸的生精作用,雄激素分泌调节;卵巢的生卵作用,月经周期形成的原理;受精与着床,胎盘的功能;分娩与授乳。
选考模块:相关专业知识
项目一护理专业知识
【走进护理】
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南丁格尔在护理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护理学的任务,护理的概念。
3.掌握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4.熟悉护士的角色功能,掌握护士素质的内容。
5.了解人际沟通要素、类型,影响因素和人际沟通的原则。
6.熟悉语言沟通的类型、原则,掌握常用的交谈技巧。
7.了解非语言沟通特点,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8.掌握护士仪容礼仪、服饰礼仪、行为礼仪、临床礼仪的基本要求以及实际应用。
9.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史,掌握护理程序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10.熟悉护理伦理基本理念、护理执业中的具体伦理原则及患者和护士的权利与义务。
11.掌握《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及实际运用。
【护理评估】
1.了解护理评估的概念、主要内容。
2.一般状态评估:掌握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体位评估的评估;熟悉发热、呼吸困难症状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等。
3.皮肤粘膜及浅表淋巴结:掌握皮肤颜色、出血、皮疹、蜘蛛痣的评估;熟悉水肿症状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了解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评估及肿大的临床意义。
4.头颈部评估:了解颈部的姿势与运动;熟悉气管、颈部血管的评估。
5.肺和胸膜评估:熟悉胸部体表标志;熟悉肺和胸膜视诊、触诊、叩诊方法;掌握肺和胸膜听诊的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6.心血管评估:熟悉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掌握心脏听诊的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主要体征。
7.腹部评估:掌握腹部的体表标志和分区,各脏器所在位置;熟悉腹部视诊、听诊、叩诊;掌握腹部触诊;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8.四肢、脊柱评估: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特点,熟悉四大关节、骨盆评估。
9.神经反射评估:熟悉生理反射的评估;掌握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10.实验室评估:
(1)血液检查。了解各项检查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掌握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熟悉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尿液检查。掌握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熟悉尿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常见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粪便检查。掌握粪便标本采集与送检的注意事项;熟悉粪便检查的内容及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4)肝、肾功能检查。掌握肝功能、肾功能项目及临床应用。
11.特殊器械检查:掌握X线、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前准备,超声波检查前准备;掌握常规心电图导联及连接方法,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早博、心房颤动、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护理技术】
1.入院护理:掌握各种铺床法的适用范围、轮椅和平车运送病人技术及注意事项。
2.卧位与安全:掌握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适用范围及其机制;熟悉保护具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病人跌倒的预防;了解全范围关节活动(ROM)、肌肉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3.清洁护理:掌握口腔护理的目的、常用漱口液及其作用,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背部皮肤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掌握压疮的概念、分期、预防与护理。
4.营养与饮食护理:掌握基本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用法和饮食原则;掌握试验饮食的概念,熟悉常用试验饮食的适用范围和食用方法;掌握鼻饲法的操作步骤及要点、注意事项,熟悉鼻饲法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5.冷热疗护理:掌握冷疗法、热疗法的禁忌症,掌握冷
热敷技术,热水袋、冰袋、冰帽使用技术、乙醇(温水)擦浴技术和烤灯的使用方法,熟悉冷疗、热疗的作用、种类及影响因素。
6.临终病人护理:熟悉临终关怀的概念、原则、临终病人的身心变化,熟悉死亡的标准和分期。
7.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技术,无菌技术的概念及原则,并能熟练操作各项无菌技术;掌握隔离的原则、种类及常用隔离技术;熟悉导致医院感染主要因素,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8.生命体征及其测量技术:掌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方法,掌握正常生命体征的参考范围,掌握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和护理,熟悉体温、脉搏、呼吸的生理性变化。
9.标本采集: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掌握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技术;掌握尿液、粪便、痰、咽拭子等标本采集技术。
10.排尿护理:了解影响排尿的因素,熟悉导尿的目的,掌握女性病人导尿术,熟悉尿液的观察、排尿异常病人的护理。
11.排便护理:了解影响排便的因素、肛管排气法;熟
悉粪便的观察、异常排便病人的护理,掌握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各种灌肠术的异同点。
12.各种引流护理:掌握T管引流、膀胱冲洗、留置导尿管、
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13.给药护理:掌握给药的原则、护理常用外文缩写及中文
译意;掌握口服给药的方法,安全给药的健康教育;掌握注射原则、药液抽吸法,掌握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法。
14.药物过敏处理:掌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预防
及急救措施;掌握常见药物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急救措施;
熟悉常见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掌握正确的青霉素皮
试液配制方法。
15.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熟悉静脉输液的概念、目的、
常用溶液;掌握静脉输液常见输液反应与护理;了解婴幼儿头皮
静脉输液法、颈外静脉与深静脉置管的穿刺部位、输液泵的使用、
输液微粒污染及其防护。
16.静脉输血技术:掌握四种输血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熟
悉血液制品的种类。
17.常用创伤救护技术:掌握心脏骤停的表现,掌握心肺脑
复苏的基本支持方法;熟悉心肺脑复苏中进一步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方法。
18.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技术:掌握危重病人病情观察的
基本知识,掌握氧气吸入技术、各种洗胃技术及吸痰技术,熟悉缺氧程度的判断及各类供氧装置与分类;熟悉抢救工作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内外科护理】
(一)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熟悉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对应的护理诊断;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典型症状及护理要点。
2.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熟悉心衰的分级及心衰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心衰的定义、心衰病人的典型症状及护理措施。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熟悉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心律失常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及护理措施。
4.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分类;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5.冠心病病人的护理:了解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熟悉心绞痛病人与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病人的身心状况、护理措施。
6.心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掌握心瓣膜病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熟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掌握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患者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4.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类;熟悉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措施。
5.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了解肠梗阻的病因、分类及病理;熟悉肠梗阻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绞窄性肠梗阻病人的特点,肠梗阻的主要护理措施。
6.腹外疝病人的护理:了解腹外疝的概述、治疗要点;熟悉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腹外疝的主要护理诊断;掌握腹外疝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措施。
7.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了解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原则;熟悉肝硬化患者的发病高危因素,主要护理诊断;掌握肝硬化患者的定义,身体状况,护理措施。掌握肝性脑病病人的身体状况,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
8.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了解胆道疾病的病因、分类及病理;熟悉胆道疾病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特点、主要护理措施。
9.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了解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及高危因素;熟悉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掌握急性胰腺炎的定义,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10.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了解急腹症的病因;熟悉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急腹症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措施。
(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2.肺炎病人的护理:了解肺炎定义、分类;熟悉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3.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了解支气管扩张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熟悉支气管扩张的护理诊断;掌握支气管扩张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4.COPD、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了解COPD、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治疗要点;熟悉COPD、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COPD、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及上述病人的护理措施。
5.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了解哮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熟悉哮喘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掌握哮喘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6.血气胸病人的护理:了解血气胸病人的身体状况、治疗要点;熟悉气胸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气胸病人的护理措施。
7.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辅助检查;熟悉呼吸衰竭的分类、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8.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了解肺结核的病因、治疗要点;熟悉肺结核的护理诊断;掌握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四)损伤病人的护理
1.创伤病人的护理:了解创伤的分类、致伤因素;熟悉创伤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掌握创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2.烧伤病人的护理:了解烧伤的概念;熟悉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评估;掌握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3.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了解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评估;掌握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4.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了解腹部损伤的病因、分类、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熟悉腹部损伤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5.破伤风病人的护理:了解破伤风的病因;熟悉破伤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破伤风病人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6.骨折病人的护理:了解常见骨折的病因、分类、愈合过程和影响愈合因素、辅助检查;熟悉骨折的定义、特殊体征及常见并发症、护理诊断;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7.休克病人的护理:了解休克的发病机理与辅助检查;熟悉休克类型及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项目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
【人体运动学】
(一)运动生物力学
1.掌握:
(1)运动生物力学的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以及骨骼运动学。
(2)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3)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
(4)肌肉的类型。
(5)肌肉的收缩形式。
(6)人体力学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原理。
2.熟悉:
(1)骨骼生物力学、骨与关节的运动。
(2)人体力学杠杆的分类。
3.了解:
(1)脊柱运动范围、椎体承载和椎间盘。
(2)脊柱韧带和脊髓。
(3)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
(4)关节软骨对关节稳定性、灵活性和负荷的作用。
(5)关节软骨的结构与组成。
(6)肌肉的力学特性、肌细胞结构与收缩。
(7)肌收缩与负荷的关系。
(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1.掌握:
(1)制动的形式和利弊。
2.熟悉:
(1)对骨骼、关节活动、关节韧带和关节软骨的影响。
(2)对皮肤的影响。
3.了解
(1)肌肉系统代谢、固定时间。
(2)肌纤维和肌肉形态变化。
(3)对肌力的影响。
(4)对关节机械性能的影响。
(5)对基础心率、血流和血容量的影响。
(6)对肺通气、换气和气管功能的影响。
(7)对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8)对消化液和胃肠蠕动的影响。
(9)对肾小管转运和尿液的影响。
(三)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
1.了解:
(1)肌肉中感受器的功能。
(2)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康复评定技术】
(一)康复评定概述
1.掌握:
(1)康复评定的定义和意义。
2.熟悉:
(1)康复评定的目的。
(2)康复评定的类型与方法。
(3)评定方法选择。
3.了解:
(1)障碍学诊断的三个层面。
(2)评定流程。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掌握: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定义。
(2)Barthel指数。
2.熟悉: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目的。
(2)评定内容和评定方法。
3.了解:
(1)常用评定量表种类。
(2)功能独立性测量。
(三)肌力评定
1.掌握:
(1)肌力的定义。
(2)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3)评定的原则和分类。
2.熟悉:
(1)肌肉收缩的生理类型。
(2)评定的目的。
(3)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肌张力评定
1.掌握:
(1)肌张力的定义。
(2)评定目的。
(3)适应证和禁忌证。
2.熟悉:
(1)正常特征。
(2)正常肌张力分类。
(3)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表现: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弛缓的定义、原因和特征。
3.了解:
(1)临床意义:痉挛的益处和弊端。
(2)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五)关节活动度评定
1.掌握:
(1)关节活动度的定义和评定目的。
(2)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
(3)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平衡功能评定
1.熟悉:
(1)概述:平衡、支持面、稳定极限。
(2)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的概念。
(3)平衡功能评定目的。
2.了解:
(1)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视觉系统的作用。
(3)前庭系统的作用。
(4)运动系统的作用。
(七)协调功能评定
1.掌握:
(1)协调功能评定的定义。
(2)常见协调障碍: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
(3)协调功能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熟悉:
(1)协调障碍的机制。
(2)协调功能的发育和衰退过程。
(八)步态分析
1.掌握:
(1)自然步态。
2.熟悉:
(1)步行周期:支撑相与摆动相。
(2)时空参数特征。
3.了解:
(1)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
(2)运动学特征及动力学特征
(九)心肺功能评定
1.熟悉:
(1)应激、应激试验。
(2)运动试验。
(3)运动试验的基本原理。
(4)心电运动试验的应用范畴、适应证、禁忌证。
(5)代谢当量的概念。
(6)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
2.了解:
(1)气体代谢测定方法、运动方案及临床应用。
(十)电诊断
1.了解:
(1)针极肌电图。
(2)周围神经传导检查。
(3)表面(动态)肌电图。
(十一)感知和认知
1.了解:
(1)失认症评定。
(2)失用症评定。
(3)注意障碍评定。
(4)记忆障碍评定。
(5)成套认知测验。
(十二)言语语言障碍评定
1.了解:
(1)失语症评定意义。
(2)评定程序。
(3)常用标准化诊断量表。
(4)构音障碍评定。
(5)常用标准化诊断量表方法。
(十三)吞咽障碍评定
1.了解
(1)评定的特殊性。
(2)资料收集。
(3)摄食-吞咽功能评价。
(4)摄食过程评价。
(5)辅助检查。
(6)高级脑功能评定。
(十四)疼痛评定
1.了解
(1)定义和目的。
(2)评定的方法。
(3)评定的临床应用。
【物理治疗技术】
(一)牵引技术
1.掌握:
(1)牵引的定义和种类。
(2)牵引的治疗作用。
(4)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关节活动训练
1.掌握:
(1)关节活动训练基本原理。
(2)关节活动训练基本原则。
(3)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4)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
(5)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6)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训练。
(三)关节松动术
1.掌握:
(1)关节松动术的定义。
(2)Maitland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
2.熟悉:
(1)关节松动术的原理。
(2)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
(3)关节松动术的临床应用。
(四)肌力训练与肌耐力训练
1.掌握:
(1)肌力训练的作用。
(2)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3)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4)肌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5)肌力训练的类型。
(6)肌力训练的临床应用。
2.熟悉:
(1)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的区别。
(2)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的联系。
(五)牵张训练
1.掌握:
(1)牵张训练的定义。
(2)牵张训练的作用。
(3)牵张训练适应证和禁忌证。
2.熟悉:牵张训练的原则。
(六)有氧训练
1.掌握:有氧训练的定义,适应证和禁忌证。
2.了解:
(1)有氧训练的原理。
(4)有氧训练的仪器设备。
(七)呼吸训练
1.熟悉:呼吸训练的定义和基本方法。
(八)平衡训练与协调训练
1.掌握:
(1)平衡训练的定义。
(2)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3)平衡训练的临床应用。
2.熟悉:
(1)协调训练的定义。
(2)协调训练的临床应用。
3.了解:
(1)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
(九)放松训练
1.掌握:放松训练的定义。
2.熟悉:放松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放松训练的种类。
(十)转移训练
1.掌握:
(1)转移训练的概念。
(2)转移训练基本原则。
(3)转移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十一)站立与步行训练
1.掌握:
(1)站立训练的定义。
(2)站立训练的临床应用。
(3)步行训练的定义。
2.熟悉:
(1)步行训练的训练原则。
(2)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
(十二)轮椅训练
1.掌握:
(1)轮椅训练的定义。
(2)适应证和禁忌证。
2.熟悉:轮椅选择。
3.了解:
(1)轮椅种类。
(2)普通轮椅结构。
(十三)BOBATH技术
1.掌握:BOBATH的定义和目的。
2.熟悉:
(1)BOBATH的治疗原理
(2)常用BOBATH技术。
3.了解:
(1)BOBATH技术的途径、特点和原则。
(2)BOBATH技术的临床应用。
(十四)BRUNNSTROM技术
1.掌握:
(1)BRUNNSTROM技术定义、目的和原则。
(2)中风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3)BRUNNSTROM技术治疗原理。
2.了解:
(1)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2)常用反射及模式。
(十五)PNF技术
1.熟悉:
(1)PNF技术定义和目的。
(2)PNF技术治疗原理。
2.了解:
(1)PNF技术特点。
(4)PNF技术原则。
(十六)ROOD技术
1.了解:
(1)ROOD技术的定义
(2)ROOD技术的目的和特点。
(3)ROOD技术治疗原则。
(4)ROOD技术治疗原理
(十七)运动再学习
1.掌握:
(1)运动再学习的定义。
(2)运动再学习的治疗原理。
2.了解:运动再学习的特点和原则。
项目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
【临床检验】
(一)绪论
1.掌握临床检验的概念和任务。
2.熟悉临床检验常用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
3.了解职业岗位对临床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
1.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2.掌握血液标本的不同抗凝剂应用。
3.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4.掌握血细胞瑞氏染色法。
5.了解血细胞吉姆萨染色法。
(三)白细胞检验
1.掌握白细胞计数。
2.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
3.掌握嗜酸粒细胞计数。
4.掌握红斑狼疮细胞检验。
5.熟悉血液的生理概要。
6.熟悉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变化。
7.熟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白细胞变化和疾
病预后的关系。
(四)红细胞检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
2.掌握血红蛋白测定。
3.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
4.熟悉红细胞生理。
5.熟悉红细胞比容测定。
6.熟悉红细胞直径测量。
7.熟悉计算红细胞平均值。
8.熟悉红细胞形态检验。
9.熟悉点彩红细胞检验。
(五)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1.掌握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2.掌握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及报告方式。
3.熟悉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分布图的临床意义。
4.熟悉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六)溶血性贫血检验
1.掌握溶血性贫血定义和分类。
2.熟悉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3.熟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七)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验
1.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知识。
2.掌握血栓与止血常用检验方法。
3.了解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新进展。
(八)血液流变学检验
1.熟悉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3.了解血液流变学常见参数的测定。
(九)血型与输血
1.掌握红细胞血型系统。
2.了解其他血型系统有关知识。
3.掌握ABO血型鉴定。
4.掌握Rh血型鉴定。
5.掌握交叉配血试验。
6.了解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7.了解血库基本知识。
(十)尿液检验
1.熟悉尿液检验目的、尿液理学检验。
2.掌握尿液显微镜检验。
3.掌握尿液化学检验。
4.熟悉尿液分析仪应用。
5.了解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尿液改变。
6.掌握尿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十一)粪便检验
1.掌握粪便的化学检验。
2.掌握粪便的显微镜检验。
3.熟悉粪便的感官检验。
4.熟悉粪便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5.了解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粪便变化。
(十二)其他体液检验
1.掌握脑脊液,浆膜腔积液,阴道分泌物、精液及前列腺液检验。
2.熟悉脑脊液、浆膜腔积液、阴道分泌物、精液及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十三)骨髓细胞检验
1.熟悉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2.掌握细胞化学染色及临床应用。
3.掌握骨髓检验方法。
4.掌握正常骨髓象。
(十四)常见血液病检验
1.掌握溶血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验、缺铁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验、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2.掌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慢性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检验、特殊类型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3.了解其他白细胞疾病检验。
(十五)脱落细胞检验
1.熟悉脱落细胞检验的基本知识。
2.了解脱落细胞显微镜检査。
(十六)羊水检验
1.了解羊水一般性状检验。
2.了解胎儿成熟度检验。
(十七)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
1.了解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2.了解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3.了解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
【生物化学检验】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概念和任务。
2.熟悉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3.了解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学习方法的优化。
(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1.熟悉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一般规则。
2.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
3.掌握试剂的配制与使用。
4.掌握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常规仪器的使用。
5.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三)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1.熟悉光谱分析技术。
2.熟悉电化学分析技术。
3.熟悉电泳技术。
(四)酶学分析技术
1.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2.熟悉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3.熟悉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
(五)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1.熟悉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
2.熟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3.熟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4.熟悉自动生化分析方法和校准。
5.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定。
6.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六)体液葡萄糖检验
1.掌握血清葡萄糖测定。
2.掌握葡萄糖耐量试验。
3.熟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4.了解血清糖化清蛋白测定。
5.了解其它体液葡萄糖测定。
(七)体液蛋白质检验
1.掌握血清总蛋白测定。
2.掌握血清清蛋白测定。
3.熟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4.了解血清粘蛋白测定,及其他体液蛋白质测定。。
5.了解其它体液蛋白质测定。
6.了解血清蛋白质电泳分析。
(八)体液酶活力检验
1.掌握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2.掌握血清7_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掌握血清(尿)淀粉酶测定。
4.掌握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5.掌握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6.熟悉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7.熟悉血清同工酶测定。
8.熟悉酶活力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9.了解血清其它酶类测定。
(九)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1.掌握血脂及血浆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2.掌握血清三脂酰甘油测定。
3.掌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4.熟悉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5.熟悉血清载脂蛋白Al和B测定。
6.熟悉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
7.了解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血清脂蛋白(a)测定。
(十)体液电解质检验
1.掌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2.掌握血清(尿)钾和钠、血清氯化物、血清钙、血清无机磷的测定方法。
3.了解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
(十一)肝、肾、心脏功能试验
1.掌握肝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肾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心脏标志物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1.掌握血气分析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掌握血气分析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3.掌握血浆碳酸氢根浓度的测定。
4.熟悉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十三)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1.掌握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评价和选择。
2.掌握室内质量控制。
3.熟悉室间质量评价。
4.了解实验室管理。
【微生物检验技术】
(一)绪论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2.了解微生物检验及发展。
3.了解微生物检验在医学检验中的地位。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掌握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2.熟悉细菌的结构。
(三)细菌的形态学检验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
2.掌握染色标本检查法。
3.掌握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四)细菌的生理
1.掌握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主要生化反应原理和方法。
2.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3.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4.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五)细菌的生理学检验
1.掌握培养基的种类。
2.掌握细菌的接种。
3.掌握细菌培养的方法。
4.掌握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六)细菌与环境
1.掌握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2.掌握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熟悉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了解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了解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七)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2.了解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3.了解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八)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了解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了解医院感染。
(九)药物敏感试验
1.掌握细菌药敏试验的基本概念。
2.掌握药敏试验的常用方法。
3.掌握药敏试验的意义。
4.熟悉耐药菌株的监测。
(十)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1.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的主要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2.熟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的致病
性及防治原则。
(十一)肠杆菌科及检验
1.掌握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共同特性、微生物学检验。
2.掌握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细菌、肠杆菌属、克
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3.熟悉沙雷菌属、耶尔森菌属、爱德华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摩根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4.了解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十二)弧菌科及检验
1.掌握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
检验。
2.了解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3.了解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
检验、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十三)非发酵菌及检验
1.掌握非发酵菌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的主要生物学
性状和微生物检验。
3.了解其他非发酵菌的特点。
(十四)分枝杆菌及检验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3.了解非典型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十五)厌氧菌及检验
1.熟悉厌氧菌的种类、致病性、培养方法。
2.了解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常见种类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十六)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熟悉嗜血杆菌属、军团菌属、布鲁菌属、鲍特菌属、弯曲菌属、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第十七章常见革兰阳性需氧和/或兼性厌氧杆菌及检验
熟悉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
(十八)病毒及检验
1.掌握病毒的概念和特点、大小和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掌握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3.熟悉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疱瘆病毒、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4.熟悉病毒的实验室检验、病毒的增殖与宿主细胞的改变、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的抵抗力。
(十九)其他微生物及检验
1.掌握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
2.掌握念珠菌、隐球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
3.熟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
4.熟悉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
(二十)血液、尿液、粪便、痰液及其他标本检验
1.掌握各类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检验程序、报告方式。
2.掌握血液标本、脓液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二十一)微生物检验的微型化、自动化和质量控制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微型化、自动化,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医学护理类技能操作
一、考试大纲说明
(一)考试形式
技能操作考试采用封闭环境下独立实践操作形式(禁止携带任何参考材料和电子设备等),每位考生须完成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的考试。选考项目由考生根据中职所学专业自主选择一个模块,现场抽签确定该模块中的一项进行考试。
(二)考试时间
技能操作考试时间30分钟。
(三)分值分配
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满分150分。必考项目分值100分,选考项目分值50分,两项操作考试成绩之和为技能操作总分成绩。
(四)考试素养要求
(1)品行端正,热爱专业,关心和尊重患者,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具有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备临床职业法律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
(3)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勤奋进取,对新知识、新技能有较强的学习欲望。
(5)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挫折耐受能力。
(五)参考教材
1.必考项目:院外徒手心肺复苏术。
参考教材:《护理技术》、《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2.选考项目
【护理(助产)模块】
参考教材:《护理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模块】
参考教材:
《康复评定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玉龙主编)
《物理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章稼主编)
【医学检验技术模块】
参考教材:
《临床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安艳,赵平主编)
《微生物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郭积燕主编)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一)必考项目:院外徒手心肺复苏术。
考试内容及要求
1.设置若干试场,由考生随机抽取试场号,每试场配置有心肺复苏模型人。
2.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4min)单人完成“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操作,且流程顺畅、动作规范。
(二)选考项目
【护理(助产)模块】
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五个项目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试。
1.背部护理:能准确根据操作要求完成模拟“病人”的背部护理,并做好床单位整理和记录,能回答相关问题。
2.普通氧气吸入法:能根据医嘱完成模拟“病人”氧气吸入的操作,做好记录,能回答相关问题。
3.普通引流管护理:能根据操作要求准确完成模拟“病人”的各种普通引流管更换,做好记录,能回答相关问题。
4.皮内注射法:能根据医嘱准确完成模拟“病人”皮内注射操作,能说出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5.血压测量法:能根据医嘱准确完成模拟“病人”血压测量,能说出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做好记录。
【康复治疗技术模块】
考试内容及要求
1.考试项目:以下两项考核项目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试:
(1)关节活动度评定与训练
样题:“某患者肩外旋活动度约10°受限,请进行评定和训练。”
(2)肌力评定与训练
样题:“某患者肩前屈肌力可能为4级,请进行评定和训练(分别采用向心和离心训练方法)”。
2.考试形式
(1)随机抽取小问题/小病例(如样题),先操作,再回答考官的提问,一般1-2个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操作要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和相关基础知识等。
(2)评定方法依据题目限定,治疗方法请各位考生根据题目中的病例或问题自己设计制定治疗方案,并演示。
(3)考试时间:限时在10分钟之内完成整个评定与训练操作。
3.考试范围
(1)关节活动度评定与训练:含通用量角器的使用、关节被动活动、软组织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Maitland手法)。
(2)肌力评定与训练:含徒手肌力评定技术、肌力训练技术(含等长训练、向心性训练、离心性训练、渐进/渐减抗阻训练、辅助主动训练技术等)。
(3)只考核肩、肘、腕、髋、膝、踝6大关节的运动治疗技术,不涉及理疗、作业治疗等其他康复治疗技术。肌肉只涉及到肌群,不涉及单一肌肉考核。
【医学检验技术模块】
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五个项目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试。
1.光学显微镜使用
设置摆放显微镜的实验台,发给考生一张经革兰染色、含有目的菌的玻片。要求考生:
(1)能正确握持光学显微镜,搬至操作位置。
(2)能正确运用低倍镜调光,确定观察部位。
(3)能正确使用油镜,操作过程熟练、正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目的菌的鉴别。
(4)能正确完成显微镜使用后维护,物品、台面清洁。
2.静脉采血
设置静脉采血工作台并放置人体模型一个,让考生对人体模型完成对人体静脉采血的全过程。要求考生:
(1)能够与患者进行交流。
(2)正确使用真空管(抗凝管)和穿刺针。
(3)正确选用不同检验项目所对应的抗凝管。
(4)正确掌握消毒范围和方法。
(5)熟练完成穿刺针穿刺静脉采血过程,静脉采血一针见血。
3.细菌接种平板(分区划线法)》
考生用接种环将培养标本接种到培养皿上,划线方法为分区划线法。要求考生:
(1)无菌操作正确。
(2)握接种坏、取标本、开平皿盖、转平皿等动作连贯正确。
(3)分区划线手法规范。
(4)分区合理、划线均匀、疏密合适,末区未连第一区。
(5)操作过程熟练、正确,在规定时间内(15分钟)完成。
4.血细胞和寄生虫形态学识别
用多媒体形式,为考生播放正常人血象及寄生虫虫卵的图片,要求考生能识别不同的血细胞和寄生虫的形态,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6种血细胞和2种寄生虫虫卵的名称。
5.ABO血型鉴定(正定型试管法)
为考生准备一套ABO血型诊断血清、已知血型的血液,以正定型试管法完成血型鉴定。要求考生:
(1)操作过程熟练、正确。能制备适当浓度红细胞悬液,标准血清加入比例适当,离心速度、时间选择正确。
(2)肉眼观察方法正确,镜检观察方法正确。
(3)规定时间内正确报告鉴定结果,报告格式规范、字迹清楚。
三、考试评分标准
浙江省医学护理类专业技能水平操作技能考试评分记录表温馨提示:
《浙江省医学护理类专业技能水平操作技能考试评分记录表.doc》来源于浙江省教育考试网,最近更新2014年4月17日。
下载后为“.rar”的压缩文件,解压后得到“.doc”格式的文件,文件使用MS-Office办公软件word制作,请确保您使用的电脑已安装此类软件,否则打开的文件将是乱码。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