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635-8239979 8239987
地址
简介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8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目前,主要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现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育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自然地理学山东省重点学科。拥有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5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学科、科研、教研等内涵建设,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地理科学类各专业在2013年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和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获得较高名次。其中,地理科学大类在全国258所高校中位居前20%,跻身前50位,名列第48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和地理科学类专业在全国140多所高校中属于B+水平,其中,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山东省排名第一;地理科学专业在山东省排名第二,仅次于山东师范大学。
学院设有地理科学系、资源科学系、城乡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和环境科学系。设有东平湖湿地研究所、生态环境评价与研究中心、区域分析与规划研究中心。现有11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1000万元。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抓手,加强教学科学化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教学监控,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三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突显实践动手能力,分类培养,彰显特色,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副研究馆员1人、讲师24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21人,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5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新星3人。20多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9000余名。近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30%左右,一次就业率85%以上。特别是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GIS大赛、绿色长征活动和山东省测绘大赛中,学院参赛学生获得一、二、三等等奖项59项,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5年来,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厅局级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9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23篇,国家级学报近30篇,核心期刊3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9项,厅局级奖励15项。学院拥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和山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是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资质单位。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持完成了济南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聊城市、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冠县等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项目土地重估报告等横向课题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近5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服务社会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学院积极进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自然地理学》课程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专项资助,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6门校级精品课程和1个校级《需求导向型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自然地理学》课程为校级网络教学示范课程,地理科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3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教改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