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635-8239936 8239923
地址
简介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农学院是聊城大学校、院、系三级办学较完善的学院之一,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农学院目前下设园艺工程系、动物科学系、植物保护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和种子科学与工程系5个系;有“风景园林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动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园艺、园林、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种子科学与工程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已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推广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山东西部,以服务三农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聘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刘同先博士为我院名誉院长,聘请美国奥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及国内重点高校、研究所的20余名知名教授、学者为我院兼职教授。目前,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5人,讲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占专任教师35%,聘请功能食品方向学术带头人1人。一支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正在茁壮迅速成长。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校级特色专业2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改项目多项。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被评为校级十佳教学新星,2名教师被被评为校级实践教学能手,多名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奖。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6篇。
学院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学院将重视实践教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融入学院文化建设,院徽、院训、院歌凸显实践教学特色。学院重点建设与办学特点相适应的专业实验室。实验楼5155m2,有三个教学试验中心和一个综合科研实验室。资料室有图书近2万册,多媒教体室9个。有动物保健教学实习医院、植保技术服务中心、3000 m2聊大花卉园等校内实习基地。4000 m2的植物生态园可使北方院校的学生看到热带、亚热带植物景观。同时建立了23处校外教学实习、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和就业提供了便利场所和良好的条件。
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成果丰硕。先后承担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国际合作项目1项,“863”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7项,农业部科技攻关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博士基金和科技攻关等课题16项,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8项,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教育部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培育新品种2个,国槐新品种“聊红槐”和桃新品种“黄金冠”。
依托专业办产业,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面发展。先后有8名教师被聊城市政府聘为法人科技特派员,参与聊城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活动。有20多名教师参加聊城市组织的技术服务活动。2006年与聊城市东昌府区合作,对该区近600名农村后备技术人才进行了农村政策、农业技术培训,《人民日报》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报道。
学生工作特色明显。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考研率达到40%以上,考研总人数达到500余人,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其中考取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全国211工程学校、985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占50%以上。近几年毕业生总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与1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获得的企业奖、助学金总额数万余元。学院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高端就业,分类就业;学院培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2005年“新农科技社”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一名辅导员分别获得2008全省高校“十佳辅导员”,2009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06园艺本科1班获得2009年全国高校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06植物保护本本科班一名国际志愿者进入2009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强,获得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学生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陆续报道。
全院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扬“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精神,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突出“立足鲁西,奋发图强,加强实践教学,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拓宽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水平,为开创农业教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