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4月2日,是院党委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前提下做出的战略性的决策,也是为北京培养加工农业、安全食品、现代生物产业等方面高技能人才的客观需要。该系由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和生物技术及应用三个专业组成,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扎实,活跃于京郊大地、服务于企业和三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员工29名,其中教授1名,副高职称11名;博士5名,硕士16名;双师型教师占80%;行业理事5名。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教学团队是我院重点打造的教育教学团队,多名教师受聘于北京地区多家企、事业单位,担任专家、技术顾问等职务,为京郊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是北京市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团队。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教师教科研能力强,成果丰硕。其中,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等各类教材10余部;参编二十余部;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学成果奖2项;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核心论文2篇、EI论文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拥有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果蔬加工实训室、畜产品实训室、乳制品实训室等多个生产性实训场所;拥有乳制品中试生产线、肉制品中试生产线、果蔬制品生产线等实训设备。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既能够满足教学、实验、实训需求,同时能够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北京三元集团有限公司乳品四厂、北京资源、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均与我系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训实习岗位,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校企紧密合作提拱了坚实的平台。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专业设置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成立于2003年,是招生与就业较好的专业,已为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培养毕业生近500人。2007年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市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名;博士3名,硕士6名,大学本科3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2篇,EI1篇,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项目10项,发明专利2项,主编教材20余部;在研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及推广项目6项。2010年专业带头人罗红霞教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还从生产一线聘请了17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以满足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强化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已形成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学习领域课程11门,建设市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10门,获得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培养目标:学生重点掌握绿色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食品微生物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法律法规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绿色农产品加工等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各类食品安全检测、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控制、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分析、HACCP和QS认证等工作岗位。
主干课程:《绿色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食品环境检测》、《食品营养分析》、《畜产品加工与质量监控》、《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果蔬贮运与加工质量监控》等。
人才规格:具有绿色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能力;乳、肉、蛋及粮油、果蔬加工与质量监控能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营养分析能力等。经过考核,学生在毕业前能够获得劳动部颁发的食品检验工、乳品加工及检验工和果蔬加工工等高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毕业生去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有食品企业质量监控内检员、农产品加工技术员、营养配餐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质量监控技术员、出口创汇生产基地检验员、农产品流通环节市场质量监管员等。迄今为止,毕业生全部参加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核,参试率、取证率均达到100%;有部分毕业生还考取了“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和全国“商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颁发的“营养师”证书。就业率为100%。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实训基地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按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成了11个具有国内领先的校内实训室和30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设备先进、实习实训材料齐全;校外实训基地条件优越,可满足师生顶岗实践和课程开发的需要。
食品加工与技术专业
食品加工与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名,全部具有硕士学位,3名副教授,另外专业还从相关企业聘请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兼职教师3名。任课教师均取得了“双师型”职业资格证书,全部任课教师分别在德国、澳大利亚、香港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学方法的培训。教师们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1项,发表论文近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篇,主编教材近20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北京都市具备食品品控、检测、销售及管理等岗位知识,掌握食品营养配餐、品控、检测、销售等能力,从事营养师、食品企业品控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员、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管理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果蔬加工技术、乳品加工技术、粮油加工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人才规格:具有食品贮藏加工、检测岗位的能力;食品加工质量监控能力。经过考核,学生在毕业前能够获得劳动部颁发的食品检验工、果蔬加工工、乳品检验工、QS内审员证、ISO22000内审员证、ISO9000内审员证、HACCP内审员证等高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北京丘比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京日东大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二商金狮龙门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主要就业岗位有营养师、食品企业质量品控员、食品配方研发助理、食品企业基层管理者、食品检验员、食品营销员等。迄今为止,本专业学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为100%。
实训基地:本专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先后新建扩建4个“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总共形成以果蔬贮藏加工、粮油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食品安全中心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拓展了北京丘比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京日东大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二商金狮龙门食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名,其中具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名,另外专业还从专业相关企业聘请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兼职教师7名。本专业任课教师均取得了“双师型”职业资格证书,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精于实践操作技能。专任教师中有4名教师在德国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学方法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保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北京地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具有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辅助基础研究和科研开发,能独立规范完成基本操作,能进行生物相关类产品制备和销售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细胞生物学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药理、基因操作技术、动植物培养技术、模式生物与试验动物、生物制品/生物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发酵技术、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适用为准。
就业去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学生毕业后有的进入生物公司,有的进入各科研院所或大学的生物学实验室。工作内容包括核酸和蛋白的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测,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生产与检测,生物药物的生产、分离提取与检测,实验动物的饲养和模式生物的构建,生物相关类产品的销售。
实训基地:我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陆续形成了以分子生物实训室、生物制品/药品实训室、发酵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生物技术组培实训室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巩固和新建校外实训基地6个。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