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中华族群的传统文化基础(5)
2014-12-09来源:

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二、儒学文化思想影响着世界的进步发展

1、儒学在亚洲的传播影响。

辽河流域、渤海湾、山东半岛族群联系密切,属古东夷族群。周武王封商箕子于燕山北的辽东地域。因为那里水多,取地名“潮仙(汕)” ,被称为“朝鲜”(参《史记三家注·朝鲜列传》)。西汉在辽河流域、朝鲜半岛设置辽东、玄菟(tù)、乐浪、真番、临屯等郡,管辖地往南到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设立郡县,所以儒学思想,传播到辽河流域朝鲜地,对朝鲜地域族群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的西汉玄菟郡设有高句丽县。公元14年,从汉朝管辖地夫余族群分裂出的卒本夫余,武装割据西汉属地高句丽县,自称高句丽国,直到内乱,挑起朝鲜半岛战乱,唐高宗于668年平灭割据的高句丽国。两晋时期,儒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列岛,《论语》成为日本族群的传世经典。孔子儒学同时往越南东南亚地区传播,至今影响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高句丽采纳“礼”的制度,只是浮在管理形式上,没有把儒学亲民、养民的“仁德”的思想融为建国的根本,所以高句丽割据立国,统治集团矛盾不断,国内民生不安定,往外战争侵占掠夺,激化族群矛盾,酿成唐朝政府用战争手段平灭高句丽。同样的原因,儒学传入日本,飘浮在形式上,无意识培养“仁德”爱民、养民的建政根本,缺乏和睦相处的秉性,所以日本列岛长期列国林立,战乱不息,对外侵扰,祸害周边族群国家。二战后天皇制度得到约制,但是缺乏“仁德”的秉性,把侵掠、霸占别人看作是生存的正常手段,所以距离儒学“仁”的真谛,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养成“孝”、“忠”、“信”、“义”的品德。由此看,日本族群与周边族群实现和睦相处,尚需较长的时间。

儒学文化思想在东南亚传播源远流长,影响巨大。例如新加坡,尊崇儒学,传承弘扬儒学,成为培养社会公德,培养族群道德秉性的根基。原因在于,华人社区推崇儒学的传统教育,使得族群和睦相处,孔子儒学在东南亚取得推动当代社会进步的显著效果,成为主流文化传统。

2、儒学文化思想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及影响欧洲启蒙运动的效果。

十四世纪,欧洲自意大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冲击着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堡垒,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583年9月10日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并且翻译儒学经典四书五经,做出重大的贡献。1662年,法国翻译出版《论语》、《大学》,其后欧洲各国相继翻译出版《四书五经》。

1699年,法国学者白晋认为,“儒学”预示“全球性道德观的可能性;汉字也蕴含全球性语言的希望”。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形成“中国文化热”,把孔子与苏格拉底、耶稣、莎士比亚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人物。美国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更多信息请查看哲学范文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
Baidu
map